馬斯克買下Twitter 美式網絡民主防火牆能實現「言論自由」?
社交網站過去十年的蓬勃發展,相當程度重塑了當代人群互動與資訊傳遞的模式,社會層面的社交網化幾乎無所不包,「我思故我在」成就了每一個個人的單元力量,「去中心化」的概念迄今仍為部份群體所向往。2010年底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進而開啟阿拉伯之春,更被視為當代社交網賦予新型政治傳播模式誕生的產物。
網絡與社交網作為一類媒介工具,過往在西方視角下,無限向好,這從西方國家就阿拉伯之春的敘事中足以窺知一二,彼時的西方視互聯網的即時性、跨越性為協助傳遞民主福音的利器,「興於公民」既是過程,也是結果,終將對那些威權政體秩序構成最大的不安,甚至解崩。
然而,也就是在社交網站十年蓬勃生長的同一時間,全球政經秩序遭逢了劇烈的意識形態與地緣政治變化,一則是西方大國放任資本主義野蠻生長,終嘗2008年金融海嘯苦果,致「反全球化」浪潮在其後的十年間席捲各國,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政治素人」總統與極右派領導人,衝擊上世紀1980年代以降,新自由主義獨領風騷的全球化進程,令世人驚覺歷史既沒有終結,也無所謂最後一人。
二則是西方優勢下的國際秩序,其內涵的「資本主義」與「民主」兩大招牌迅速價值貶值,「西方不再中心」成為了復古「中國威脅論」的延續版本,體現在國際政治即是泛美聯盟憂慮「東風壓倒西風」、遂生美中之間的霸權爭鬥。
如今,西方於內棘手於「民主倒退」、於外憂慮「東昇西降」,對於曾經為己所用不遺餘力的社交網站也出現了新的檢討行動。美國政府率眾召開「未來互聯網宣言」(A Declaration for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活動將網絡運用「去中性化」,從此或將從中區分純粹價值面的善良與邪惡;與之同時,美國科技業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買下社交網站巨擘Twitter,掀起全球性輿論熱議——言論自由如果存在保護邊界,其邊牆又該樹立到哪才可稱作適可而止。
綜觀這兩場事件,一則是泛美聯盟的政治行動,一則是企業間購併的商業行為,看似各自獨立,衝突點實則殊途同歸。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4月28日代表美國政府主持「未來互聯網宣言」部長級活動,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及歐盟執委會等其餘4個宣言創始成員的部長級代表皆實體與會,並在會中與50餘國代表共同簽署宣言,承諾將促進一個開放、自由、全球化、可互通性、可靠和安全的互聯網。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也應邀代表台灣線上出席。
一般理解,「未來互聯網宣言」是美國在2021年12月召開的民主峰會架構下,與盟國等「理念相近夥伴」共同推動,簽署成員承諾將合作推動一個能加強民主制度、促進公民積極參與民主進程、保護個人隱私權及其安全、並促進自由與全球經濟的網絡環境,以因應由國家支持及縱容的網絡惡意行為,及威權政府限制網絡使用、運用數碼工具壓制言論自由,甚至侵害其他人權與基本自由等行為。
承繼民主峰會提出多項推動網絡自由及反制假訊息的承諾項目而下,揉雜強烈意識形態取暖意義的「未來互聯網宣言」,目標無他,保證西方體系下的數碼民主不受到「污染」。
至於自稱是言論自由絕對論者的馬斯克,在多番批評Twitter對貼文內容的控管政策後,高調買下Twitter,卻引發部份亞洲和中東的人權運動人士發出警告——他們一直以來指控,在這兩個地區,社交網站平台助長煽動暴力。
諸如倡議團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副主任羅拔臣(Phil Robertson)指出,若減少對於仇恨言論的管控,恐令處境脆弱的人落入險境。數碼人權團體Access Now亞洲政策事務主任Raman Jit Singh Chima則稱,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等亞洲國家,「觀察到政治人物和極端分子煽動暴力對待人權捍衛人士及少數族群的情況,在Twitter被放大」,「針對種姓制度的歧視和言論,這類問題氾濫,Twitter未能以細緻且有效的方式來解決。」
而在中東,根據伸張巴勒斯坦人數碼權利的以色列非營利組織7amleh說法,當地網絡上仇恨言論正在增加。他們追蹤到,2021年共有62萬多筆涉及種族歧視和煽動的網絡對話。7amleh指出,在以色列社交網站上的煽動言論,58%出現在Twitter,且這類言論往往鎖定以國國會的阿拉伯裔議員。7amleh的倡議顧問Mona Shtaya聲稱,「這使得有必要以更嚴肅態度處理仇恨言論,尤其因為這類言論會導致現實世界中的傷害。」
統整不同區域國家人權團體的異見,終是針對馬斯克有意讓Twitter私有化並減少對內容的控管而來,憂恤更加猖獗的網絡辱罵,可能演變為現實世界中人們的安全和自由受到傷害。
上述從西方國家基於意識形態與大國政治對抗掀起「網絡整風」,到民間針對馬斯克買下Twitter存在相當意見,充分表明了在「傳統」的西方價值與利益依歸下,渠等在接受並運用網絡與社交網站「去中心化」紅利多年之後,驚覺相關「去中心化」的箭頭指向並未理想地斷開威權鎖鏈、也未能更好地推進民主價值,反倒在「去中心化」的驅使下,其真空遭受極端民粹、以及位處價值對立面的威權政體「反滲透」,終於此刻聚首以劃下止損點。然而,網絡與社交網站做為一類媒介的工具意義並沒有變化,變的是西方國家「自持正道」的價值在無利可圖下,以不否定過去,但現在必須否定的立場,回應其曾經引以為傲的網絡自由與民主讚歌。
這場延續社交網「去中心化」與中西方意識形態與國際政治的混戰,雖表面得以如站穩隊伍的台灣,簡單粗暴,振臂其呼這就是一場網絡民主對抗威權與認知作戰的較勁,但檢討西方過往取社交網進民主不盡,如今用社交網防威權有竭,再群起以「數碼民主」之名求得團結,唯根本原因或許就不在社交網站如何為人運用,也不在於威權加入運用,而是西方迄今不能正視自己在意識形態價值先行下的前後雙標,也無力解開秩序受極端民粹狙擊、民主倒退的結。
如果網絡的去中性,得以善良,得以邪惡,再令言論自由存在一條絕對值意義的保護邊界,世界便得以大同,泛美聯盟的自由民主秩序便得以保全,那不妨就放手去吧!無可否認的是,如今的西方當真做了愚蠢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