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眼中的安倍晉三與澤連斯基

撰文:林犀
出版:更新:

數日前蔡英文與已經卸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線上對話,而後台灣總統府發出新聞稿表示,日本和台灣雙方就共同抗疫、台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烏克蘭情勢等議題交換意見。

比較令人注意的是蔡英文提到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以及台海。

「當前烏克蘭的情勢持續嚴峻,國際社會也都高度關注。烏克蘭人民挺身奮戰,保衛國家跟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讓全世界都非常動容,也讓台灣人民感同身受。台灣作為全球民主夥伴的一員,我們已經參與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也已經啟動了對烏克蘭的人道救援行動,今後台灣將持續堅定和烏克蘭站在一起,跟民主自由的價值站在一起。」

「這一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基本上是動搖國際基本原則,也受到民主國家的譴責。這種以片面武力的方式改變現狀、侵害民主國家主權的舉措,絕對是不能容許在印太地區發生,深信這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也要藉此感謝日本持續在各種國際場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這話主要是說給台灣內部聽。台灣社會已將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完全連結,透過強調「全球抗俄」,使民意有「全球現在在抗中」的自然連結,也更穩固「若台海有事,美國西方(加上日本)不會坐視不理」之說。

但在類似時間,烏克蘭政府官員透露,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計劃與習近平通話。中國外交部對此未否認、也未承認,表示「中方同有關各方就烏克蘭局勢保持着順暢的溝通」。

台灣呈現出的「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有一定出入。比如台灣跟隨西方一面倒地「站烏克蘭」,但民間更多地批判和關注「中國」。同理,當台灣主流氛圍一直強調「全球都在對抗俄羅斯(或抗中)」之時,忽略了烏克蘭與中國的協作;忽略了即便是比中國籌碼少得多的俄羅斯,就算再被抵制,也仍有一定的談判資本;更忽略了中國並未與俄羅斯綁定的現實;忽略了就算美國、歐盟再怎樣談「對手」和「競爭」,也從未中止或反對與中國的合作與互惠。

蔡英文3月22日與安倍晉三,針對台灣加入CPTPP、烏克蘭情勢與區域局勢等議題,進行視頻對談。(台灣總統府)

台灣是否該援助烏克蘭百姓?自然應該,捐款和捐物資,都是人之常情。但一味用「別人很壞」、「西方都在幫助我們」這種情緒和「民主自由價值」來處理充滿地緣算計、軍事實力和經濟代價的國際議題,並非明智。台灣當然是世界的一分子,但「幫助烏克蘭,世界看見台灣」的泡泡終歸是泡泡。回到現實,烏克蘭政府只能不斷跟美國、俄羅斯、歐盟,與北京政府溝通。

這個現實,蔡英文政府自然是明白的。蔡英文眼中的安倍晉三與澤連斯基,其實不過是完善「抗中論述」的一個角色。

在2020年台灣也曾掀起一陣「印度風」,那時許多台灣和印度學者相繼在媒體上表示「印度政府應與共享民主價值的台灣強化合作,不必過於在意北京」等等。但台灣與印度的貿易總額,在台灣整體貿易的比重中微乎其微,兩地整體上沒有多緊密的商業和政治合作。

印度風過去,「立陶宛風」又吹來,如今又是「烏克蘭風」……民進黨政府在當前國際情勢中,可謂奉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看哪一國跟北京起齟齬,媒體、政府、政治人物順勢炒作「與台灣友好」。縱然,所有國家都會採取這種策略,但若沒有在大國之間平衡的智慧,印度風和立陶宛風、乃至於「烏克蘭風」,都是極短期的效應。它可使人民短期激昂,幫助政黨獲利,僅此而已。很諷刺的是,對台灣政壇而言,這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