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防疫政策走向辨析:從嚴還是放寬?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内地防疫政策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相。

第一個面相是防疫政策更趨嚴格,例證是在最近一波疫情的襲擾下,不少地方都事實上採取了封城或半封城的措施,甚至連深圳都不惜以經濟發展受損和人民正常生活被干擾的代價一度採取半封城措施。不論是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說的「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還是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國家衛建委關於「從嚴從實」的表態,無不說明中國防疫政策至少在現階段,確有趨向更為嚴格的特徵。

第二個面相是防疫政策正在鬆動,事情正在起變化。不論是國家藥監局批准美國輝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進口註冊,今次第九版新冠治療方案又將其納入其中,還是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發文提出「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說的「在實現了廣泛接種和自然感染率的國家,新冠病毒現在可能甚至沒有流感那麼致命」,「對於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我們必須走出的第一步」,抑或第九版新冠治療方案優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序,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不再收入醫院,調整解除隔離管理、出院標準等措施,都在說明中國防疫政策的變化正在醖釀之中。

這兩個面相都是真實的,共同構成了中國防疫政策的整體圖景。

筆者早前在《事情正在起變化 中國何時調整防疫政策》一文中分析過,因為中西現實情況不同,中國不僅人均醫療資源和醫療科技水平相對有限,沒有像西方那樣經自然感染,造成大量人死亡後形成群體免疫;而且中國人的觀念、價值傾向和西方有所不同,以人員密集接觸為特徵的製造業在中國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又遠超西方,所以中國今後防疫政策總體上還是會比西方嚴格許多。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根據疫情的形勢、病毒的特點和支撐日後防疫政策鬆動的準備工作的進度來優化防疫政策。

畢竟,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騰飛和對外開放中獲益極大的中國,自上而下都不缺乏繼續發展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強大意願,這就意味着只要條件允許,中國必然會更大力度開放國門,讓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但與此同時,內地從上到下的絕多數人都不希望造成大量民眾染疫身亡,所以中央防疫政策調整必然是審慎的、有序的,必然與疫情形勢、病毒特點和準備工作相適應。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所以當下中國一定是「嚴格防疫」和「支撐日後防疫政策鬆動的準備工作」同時進行。考慮到最近全國各地疫情反彈比較嚴重,波及範圍比較廣,每日確診病例上千,故在準備工作遠未完成的當下,只能嚴格防疫,儘早控制住疫情,為目前做的支撐日後防疫政策鬆動的準備工作爭取時間。

以此邏輯再來看,3月14日張文宏醫生在《抗疫兩年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是漫長冬夜還是倒春寒》一文中說的「我們要藉助此次一定會到來的社會面清零所帶來的難得的機遇期與窗口期,準備好更為完備、智慧、可持續的應對策略」,「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針接種,以及更好的疫苗與疫苗接種策略,可以廣泛供給的口服藥物,可以負擔得起的廣泛提供的居家檢測試劑,得到有效訓練和預演的分級診療策略,未來居家隔離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規模輸入與本土疫情疊加時所需的完整防控體系和充足醫療資源的準備等」,便能發現目前的從嚴和日後的放寬並不矛盾。

那中國現行的嚴格防疫政策會持續多久?最直接的回答自然是完成準備工作所需的時間。當然,事情的變化,政策的調整,往往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行的嚴格防疫政策縱使大方向短期內不會改變,但一些具體內容和細節,會隨着疫情的形勢和準備工作的進度出現變化。

考慮到今年中共會召開20大,安全和穩定的重要性隨之凸顯,因此為了以防萬一,大概率在20大結束之前防疫政策會偏向嚴格。但需提醒的是,嚴格的防疫政策不等於一刀切、層層加碼和防疫擴大化。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強調,「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當下全國多地時不時出現的反人性的一刀切防疫措施,實乃過猶不及,既給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帶來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又是在損害中國防疫形象。

張文宏醫生說,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與可持續的。今天中國應該利用現行的嚴格防疫政策所創造的窗口期,未雨綢繆,踏踏實實為日後防疫政策鬆動做準備。畢竟,中國的發展有賴於與世界的接軌和廣泛交流、聯繫,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現實國情又決定了中國不能也不應該像西方那樣由於自然感染造成大量民眾染疫身亡。

在新冠病毒毒性明顯下降,西方普遍已經實現群體免疫,日漸回歸常態,而內地嚴格防疫的副作用又越來越凸顯的當下,能否在汲取西方防疫前車之鑑的情況下,尋找出一條可持續的防疫路徑,考驗着中國政府、醫學精英的智慧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