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中國經濟:多放鬆,多休養,少折騰|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辛丑去,壬寅來。明天就是虎年春節。

剛剛過去的牛年是極不容易的一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8.1%,本地生產總值(GDP)規模增至114.4萬億元,但資本市場的表現與此大相逕庭。上證指數在牛年開市(2021年2月18日)之日收盤即為全年最高點3675.6點,而牛年收盤日(2022年1月28日)3361.44點竟然為全年最低點,全年下跌8.5%。這意味着,過去一年A股在波動中走了下坡路。同期,道瓊斯指數從31493.34點漲至34725.47點,一年漲幅約10.3%。

與A股的低迷相比,中國在實體經濟領域也不輕鬆。在新冠疫情方面,國內雖然整體防控較好,但全年數次被多地散發的疫情打亂,目前國內仍有多處疫情。疫情波動對經濟復甦進程造成干擾,每次經濟之車剛剛啟動加速,就因疫情而突然踩剎車。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打擊,也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結構性問題方面,過去經濟快速增長期積累的多種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迴旋空間越來越小,有形成「剛性」結構性風險的可能。房地產市場就是一個典型領域,多個「頭部」房企面臨規模龐大的債務違約風險,使得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極為艱難。

在政策層面,過去的一年很不輕鬆。各種各樣的市場整頓政策不斷出台,如全國性的整頓教育培訓行業,打擊資本野蠻生長,金融監管部門痛打「灰犀牛」,互聯網平台經濟領域的持續反壟斷、「減碳」發展下的各種調控……客觀來看,持續不斷的市場整頓也對經濟復甦過程造成了「干擾」,每一個單項正確的調控政策,合併起來後的效果卻事與願違,引發或衍生出不少系統性的問題。對於安邦智庫(ANBOUND)多次指出的這類問題,中財辦的官員形容這是「合成謬誤」。此外,政策執行中的「層層加碼」也是影響各地經濟運行的重要阻礙因素,造成了所謂的「分解謬誤」,多個地方連份內工作都開始縮手縮腳。

成績斐然,形勢複雜,風險系統,挑戰艱巨,這就是2021年中國走過的路,也是2022年中國要面對的現實。在新的一年,應該怎麼辦?

對於來自外部環境的客觀變化,比如新冠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博弈,這實際上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只能去適應。但對於很多內部因素,我們則可以通過政策調整來尋求改變。在2022年,政策部門需要認真總結為什麼會出現「合成謬誤」與「分解謬誤」,如何調整我們的政策出台與執行。

作為獨立的智庫機構,安邦的研究人員認為,2022年及未來幾年的中國經濟政策,應該恪守「兩多兩少」——多放鬆,多休養生息;少折騰,少整頓。

整體來說,「兩多兩少」是指政府部門要放鬆對市場的「管制」,多發揮市場的作用——包括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多讓市場來決定資源配置,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能動性及作用,不要形成新的計劃經濟或管制經濟。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正確理解「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我們看來,「黨領導一切」是政治原則,「領導一切」並不意味着黨要事無巨細地管理所有事情,全部都用同等力度對所有細節去「一竿子扎到底」。對於企業和市場,要多放水養魚,減少政出多門造成的「合成謬誤」,減少對企業的騷擾,讓市場和企業去逐步恢復,去構建發展生態。尤其是少折騰、少整頓,是指在此前整頓和調整的基礎上,不要再動輒再搞大力度的整頓和調整,避免對市場和企業造成太多折騰。我們應該相信中國在此前改革開放中積累的成功經驗,相信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認為,經濟建設對於2022年的中國經濟有着特別意義,中國要特別警惕2022年出現經濟失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佈年度評估報告,對中國經濟放緩多次提出了警示。IMF預期,鑑於中國的消費持續疲軟,預計中國今年的GDP將增長4.8%,低於之前預測的5.7%。IMF還指出,中國的反彈在很大程度上仰賴國有部門的投資以及出口,這種投資驅動的復甦,已經逆轉了此前來之不易的經濟再平衡方面的改革進展,加大了中國「實現中期可持續高質量增長的難度」。IMF還呼籲中國要採取措施,以確保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競爭時的公平性。此外,各個監管機構要加強政策協同,減少一連串「看似並不協調一致」的行動來造成更大的政策錯誤。這就是所謂的「合成謬誤」。

最終分析結論:

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挑戰,不排除出現經濟失速的風險。在即將來到的虎年,中國在政策領域應該多放鬆、多休養生息,少折騰、少整頓。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1月29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