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政治與經濟 天津給出的不同答卷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每年集中在1月舉行的省級地方兩會,往往被看作是將要在3月初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的縮影是外界觀察中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目前除了天津因為疫情延遲會期,中國大陸其他30個省級地方兩會已經落幕。

根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天津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GDP十強城市已經被媒體評比出爐,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與2020年排名一致。

天津2021年以近1.57萬億元人民幣的GDP,與南京相差約660億元,再度無緣中國全國十強。天津市統計局1月20日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天津2021年的GDP總值為15,695.0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6.6%,兩年平均增長3.9%。

天津港坐落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是世界級人工深水大港。外界關注,天津能否接藉助港口優勢航空業規劃形成海空兩港鏈接全球,走出經濟頹廢之態?(新華社)

近幾年來,天津的經濟被輿論稱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早些年天津經濟的騰飛靠的是濱海,近幾年跌落也是因為濱海。2018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宣佈擠出GDP「水分」,將2016年的GDP從10,002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這相當於濱海新區2016年GDP縮水三分之一。有輿論戲稱,「濱海新區變賓每新區。」從此,天津的GDP排名開始了大滑坡,接連被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超越,2020年跌出前10名。

近幾年天津經濟落寞的「天津速度」到底是起跳前的深蹲,還是一蹶不振的跌落?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判斷。

不過自從2016年9月天津前代理書記黃興國落馬後,天津現任市委書記李鴻忠在政治上一直表現突出。

不僅是在近期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上,天津吸取了西安市此前的各種遲緩和弊端,政府部門反應迅速,在城市治理和疫情防控流程上獲得輿論肯定。李鴻忠就任後,對此前一直未能很好融合的京津冀一體化也表現出更多的配合態度。

2019年1月17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天津考察調研,市委書記李鴻忠陪同。(新華社)

上任天津市委書記開始,對於因為各地利益糾葛而推進緩慢的京津冀一體化工程以及隨後推出的雄安新區建設,李鴻忠曾多次高調錶態將無條件配合中共中央要求。2017年4月13日到訪北京城市副中心時,李鴻忠曾表態「黨中央要求天津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就扮演什麼角色;黨中央要求天津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在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上,需要天津付出、支持、調整什麼,我們都堅決服從。」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後,新華社在2021年11月13日延遲發布的消息顯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於當年9月10日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聽取建議。當時出席此次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管中共黨建和宣傳的王滬寧以及中紀委書記趙樂際。李鴻忠作為唯一地方大員,和丁薛祥、劉鶴以及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等人一起出席。

這些跡象讓外界認為,1956年8月出生、因為擔任天津市委書記已經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李鴻忠,在今天秋季的中共二十大上有再上層樓的籌碼。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天津市近幾年在經濟上的答卷不夠亮眼,這或成為李鴻忠仕途前進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