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布台企可享RCEP優惠 蔡英文還是舊論述
由東盟(ASEAN)十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自今(2022)年元旦正式生效。對於此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啟航,被排除在外的台灣政府輕描淡寫,稱「影響不大」,並強調目標放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然而,大陸國台辦近日指出,在大陸台企可享RCEP成員方的關稅和原產地規則優惠,恐怕對台灣產業仍帶來一定的衝擊。
民進黨自認RCEP對台影響不大
民進黨政府對於RCEP着墨不多,台經長王美花曾在2020年11月16日表示,台灣加入RCEP要遵守「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大家可接受嗎?」待RCEP上路後,台經濟部辦了十多場產業衝擊座談會,儘管產業界呼籲台官方應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官方仍強調RCEP降稅期程長、廠商又早做新南向佈局,「實際影響不大」。
事實上,王美花的態度已透露出來,民進黨政府深知兩岸關係不睦是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主要障礙,因此透過上綱到「拒統」的政治動員來對RCEP議題避重就輕。而蔡英文政府在中美博弈一邊倒向美國的路線上,也註定台灣官方只會刻意貶抑RCEP的重要性,並加大力度將宣傳資源放在CPTPP和美方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把經濟區域一體化的理念和做法,模糊化並嫁接到「親美抗中」的意識形態對抗框架之中,台灣民眾只能在吞下萊豬、未來還可能吞下日本核食(民進黨立委建議可改稱「福食」)之後,仍茫然於這條賽道上、看不到終點。
▼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貿區上線:
大陸掌握RCEP優勢 對台再釋利多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月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可充分享受RCEP成員方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打開更廣闊市場。同時,大陸各項區域發展規劃、支持企業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及加快改革開放等各項紅利疊加,將為台胞台企帶來更大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朱鳳蓮這段發言無疑是北京對台又一次政策宣示,雖然極其簡短,卻意義重大。不過在台灣並引未起輿論關注,僅有陸委會回應,要台商企業在大陸投資應留意政治風險和不確定性。
台灣方面把眼光放在尋求CPTPP和「印太經濟架構」,自然不會過多注意到大陸這項政策宣示的重要性,但其客觀意義並不會隨着民進黨政府的忽略而淡化。從RCEP的經濟規模來看,不僅覆蓋人口最多(約22.7億),GDP總額佔全球三分之一,全球貿易額佔比也達30%,最終目標是取消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商品關稅。
台灣面臨東南亞與日韓雙重夾擊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曾在一場座談會上,分析RCEP對台灣而言的重要性。他說,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東南亞國家對台灣也很重要,因為台灣是東盟第七大外資來源,RCEP成員佔台灣出口達57.6%,且台灣在資通訊、電子、生化醫療、汽車零件等方面與東盟形成很大的產業分工。RCEP透過10年至20年的降稅過程實現零關稅,台灣對東南亞出口反而要承擔5%至10%的關稅,很多台灣廠商會覺得受不了、搬移到東南亞去,造成產業空洞化,對台灣大不利。
▼台灣無法加入RCEP,民進黨政府反問民眾可否接受「一國兩制」?
除此之外,就算台方認為台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70%以上免關稅,RCEP生效後,對台灣影響相當有限,但不少專家也提醒,需要特別警惕中國大陸和日本、韓國所創建的自貿關係。以日本為例,根據RCEP協定,最終86%的日本出口至中國大陸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同時中國大陸出口至日本88%的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中國大陸和日本首次創建自貿關係並實現雙邊關稅減讓,包括部分水產品及蔬菜產品。陸日韓的相互降稅,勢必對台灣出口造成衝擊,當然也影響台灣吸引外資的競爭力。
兩岸搭橋又被沖垮 台灣產業西進自救
RCEP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即「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將成員方企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成員國原物料、中間財,均可視為本地的原物料、中間財,台灣在地的傳統產業或將因此成為「重災區」。如今中國大陸宣佈在陸台企可享「同等優惠」,未來台灣傳統產業在流失競爭力的困境下,不只可能出走東南亞,更有可能出走語言文化背景相似且利基更大的中國大陸。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曾做出估算,台灣在未能參與RCEP的前景中,2030年出口將減少80億美元,實質所得將減少30億美元。兩岸關係是台灣走向區域經濟整合的必經橋樑,如果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搭橋工程,但後來受到太陽花運動等政治衝擊,導致橋只搭了一半,後續的《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等均告卡關,又在RCEP無望、CPTPP遙不可及的窘境下,中國大陸對台釋出的經濟利多,讓台灣產業看到彼岸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從大陸走向區域和全球市場。
面對新格局所帶來的新挑戰,蔡英文政府除了「中國威脅」的口號之外,似乎還看不到為台灣產業發展與社會出路做了什麼「安身立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