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機驟降、輿論場分歧與對立總發作 五句話概括2021年的中國
認清過去,才能洞察未來。
1、2021新冠肺炎疫情「幽靈」未散,但最緊張的時期似已過去。最樂觀的觀點認為它將在2022年終結——這意味着,這可能是我們度過的最後一個疫情寒冬。
但是,從大連到哈爾濱,從廣州到瑞麗,從南京到西安,人們已經超過對疫情本身恐懼的思考,進而關注更嚴肅更深邃的公共話題,比如公共財政、個人自由……
2、這一年,我們實現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完成一個里程碑式的歷史使命。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以及經濟轉型等原因造成的失業率上半年一直在5%以上。而下半年,隨着房地產「紅線」、教育「雙減」、網路與直播行業整頓、文娛產業稅務追查等密集政策出台,面臨轉型陣痛期的企業和個人,甚至財政困難的地方政府及其公務員隊伍都不好過,艱難求生,甚至「躺平」,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心聲。
現實中國社會,需要一劑「強心針」。
3、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並沒有消解人們對未來中國人口危機的擔心,2020年全國出生人口僅1,200萬,創1960年大饑荒以來的最低值。
對此,從單獨一胎,到單獨二胎、全面二胎,再到三胎,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短短5年內調整數次。這一年,各地人口鼓勵政策紛紛出籠,「雙減」政策出台,「離婚冷靜期」推廣……它再度印證了一句話,「人丁興旺」不只是守舊,還事關國運。
4、中國社會的分歧與對立在輿論場上的總發作,它已遠遠超出了原本意識形態上的「左」和「右」。
在內,這一年,從恒大危機到網路「罪惡」,從劣跡藝人到偷漏稅主播,對資本與社會主義的反思觸發了一輪輪是非之辯。
對外,這一年,地緣政治壓力不減,中國民族主義浪潮與官方反制動作同頻共振之餘,將反西方主義進行到底,圍繞中國攝影師陳漫、震旦職校宋庚一、三隻松鼠「眯眯眼」模特等爆發激烈的網絡衝突。
可以預料,共識難再的時代,痛苦的民間磨合將一直存在。
5、雖波折不斷,中國內政外交依然在其既定的軌跡上穩定演進。
這一年,官方採取了更激烈和大膽的措施全面改革社會弊端,立足經濟自立和製造業升級迫使整個經濟運行急速轉向,併為之付出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穩定形勢承壓的代價。
同時,在經歷動盪後,香港社會穩定下來,在台灣問題上則互有攻防,甚至它對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就世界領導權(而不僅僅是太平洋)、民主價值的定義權等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以戰促和」。
面對整個世界,以美國為主,中國與西方世界(甚至不排除一些中間地帶國家)的矛盾分歧將持續飆升,這是成長中必經的煩惱。
新一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至5%左右。在「堅持就是勝利」的信條下,改革力度不會稍緩。每個人都需有心理準備。
歷史的洪流總是那麼殘忍,它不會因為一個個人甚至一個民族的困難而稍有遲疑,放緩腳步。所以,學會適應就成為一門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