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疫情為何是一場「殊死較量」?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殊死較量的關鍵時期」,這是官方形容西安疫情的用語。目前西安相關病例已超過一千,規模之大為內地今年以來所罕見,該城目前已基本上處於封城狀態,千多萬居民在完成檢測前須禁足家中,市面交通亦幾近停頓。
當政這麼多年,內地黨政機關仍保留了「革命腔」,動不動就用「鬥爭」和「消滅」之類用詞,所以一見到甚麼「殊死較量」有時不用太大驚小怪,官員想講的可能只是:「現在是遏制疫情的關鍵時刻。」始終與病毒共存的西方國家每日病例成千上萬,如果西安已經要「殊死較量」,那麼英美法等國恐怕要「亡國滅種」了。
+5
不過這些「革命」語言也不是純粹誇飾而已,因為對於內地官員而言,疫情爆發是要負政治責任的,亦即事實上是否防疫不力都好,鬧出了疫情就要丟官交人頭,西安就已經有廿多名官員被如此「問責」了,而到底有甚麼地方錯漏了呢?黨政機關、官方專家和官媒都未有完整說法,總之官員不得不「殊死較量」。
疫情傳播也許是天災,也許是人禍,但在內地的新聞和政治語境下,口號上不追求「絕對清零」,但執行政策時卻是「一宗也嫌太多」,官方的敘事模式仍是要彰顯相比疫情「失控」的西方各國,中國的防疫沒有最嚴格,只有更嚴格,是名副其實的防疫模範生,那麼唯有等到病毒傳播力或毒性減弱,疫情不再是日常政治新聞議題,「殊死較量」這類訊息才會開始減少,「封城」大招也沒有必要出現了。
要等的還有力求對內地通關的香港政府。本地疫情控制住了,防疫措施按內地標準繼續收緊,但這個關就是通不來,那究竟卡在甚麼地方了呢?暫時內情未明,只可說按常理推測,動輒要「殊死較量」和負政治責任的內地官員,定下的安全門檻應該高得多,成事誘因也沒那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