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突圍西方民主一言堂 台灣需要「讀懂中國」這一課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強調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未來中國政治發展裏的角色、作用和重要性。日前習近平與拜登(Joe Biden)舉行視頻會晤,民主「豐富多彩」的多元性,成為中方領導人與美方重點對話的議題之一;美國也將於年底舉行「民主峰會」,民主話語權成為中美博弈的新興場域。
台灣自詡為「民主燈塔」,大多數民眾也自豪於台灣民主發展,多維新聞專訪對中共黨史與中共理論有深入研究的台灣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姜新立,深入解讀台灣該如何理解和應對這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百年變局」。
姜新立表示,從事政治學理論研究的人,對於「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法都會感到興趣。首先需要釐清「民主」( Democracy)的政治學概念是什麼?就是人民統治、人民做主,最高權力屬於人民,並且由人民來行使或者賦予給一個執政黨。
習近平在民主的問題上,既肯定民主價值,也批評西方民主制度,他說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中共還有中國人民所堅持的重要理念。姜新立認為,習近平之所這樣理解民主,源自於馬克思(Karl Marx)所說的「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無產階級民主」,這是巴黎公社「Majority rule」的具體表現;此外,第二國際的理論家考茨基(Karl Kautsky)也說過「社會主義沒有民主,不可思議」。
姜新立觀察西方對於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或政黨結構,都認為是一黨專政、反民主、反人權。但民主的內涵應該是多元的,不是說西方的代議式民主才是唯一的民主,而且重點在於民主的主要對象就是人民,人民想什麼、人民要什麼,都要能夠落實和實現,人民的福祉要先考慮到,這是民主的出發點。
要追求什麼樣的民主,民主又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姜新立以台灣作為反思和參照的例子。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的時候被喚醒起來,投完票之後就又睡覺了;只有競選的時候能聽到候選人一些天花亂墜的口號,選舉之後人民也沒有什麼發言權,這樣就是「真民主」嗎?就像台灣的公投,通過了政府也不執行,在結果上還是不民主。姜新立強調,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都說過,「人民在投票當下是主人,投完票之後就是奴隸」,可見盧梭也認為西方的普選式民主是有問題的,只有普選式民主並不是真民主。
習近平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提到,「我國實現了全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對此,姜新立解讀,用馬克思主義的語言來說,「全過程民主」可以演繹成為「社會主義民主」,也就是將民主制度加上民主實踐,以人民為主、貫穿人民生活的全過程之中。所以這樣看的話,「以人為本」是習近平思想的特點之一,如同他說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社會主義民主也是拉到以人為本這個基礎和前提。
另外的問題是該如何實踐,又要如何讓人民有感?姜新立回顧,習近平2019年在上海考察首次提出「全過程民主」,第一站就選在古北市民中心;今(2021)年進一步闡述這個概念時,場合則是選在人大工作會議。前後脈結合起來看,具體化就是協商式民主、參與式民主,經過從下往上的民主醖釀,最後通過科學決策。由此可知,人大、政協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民主載體,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有事好商量」的精神,也揉合了林肯(Abraham Lincoln)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在姜新立看來,「全過程民主」等於「人民民主」加上中共從毛澤東時代以來強調的「民主集中制」。習近平批評西方民主,他說「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姜新立認為,這樣的談法更接近政治學理論上的民主功效本質論。
要如何評價「全過程民主」,姜新立認為需要把西方民主制度發展200年來的歷史脈絡作為對比,後者最後發展成為資產階級民主。而在西方虎視眈眈之下,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好壞,也關乎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景。姜新立表示,社會主義不是隻停留在發展經濟,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的架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要怎麼繼續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把中國國力和競爭力更好的提升起來。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其中,姜新立認為這說明了在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往社會主義民主之道越走越前進。
作為一個台灣學者,將如何看待台灣與大陸兩地對於民主認知的落差,甚至是如何結合台灣的實際情況來理解「社會主義民主」和「全過程民主」?姜新立回應,台灣完全站在西方民主制度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中國,對中國大陸的認識甚至還停留在毛時代。姜新立也引述其台灣學界友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周陽山的說法,指出台灣對於後共產主義、後社會主義的認識宛若一張白紙,還在反共的意識形態對立的冷戰思維。
姜新立認為,台灣的執政黨和社會,對於當代中國大陸的認識充滿了誤解。他舉甫過世的台灣前立委朱高正為例,他原來對中國大陸並不了解,但生前最後一篇文章《台灣人為何要讀懂中國》,體現了他經過思想轉折之後,對於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重新認識。朱高正是創建民進黨的關鍵人物,姜新立質疑現在民進黨內有多人有着類似朱高正的認識過程?如果沒辦法讀懂當代中國,台灣只能站在西方的政治邊緣地帶,一直與中國大陸做對抗,並做西方的過河卒子。姜新立建議,台灣需要從歷史變遷和理論發展,來重新認識今天的中國大陸,才能真正掌握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大陸和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