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新歷史決議通過 從黨史層面強化毛鄧習並立的政治斷代

撰文:余一竹
出版:更新:

11月8日至11日,中共在北京召開第十九屆六中全會。剛剛,官媒新華社公布了十九屆六中全會會議公報。根據會議公報內容,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召開中共二十大的決定,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即第三份歷史決議。

再次強化習近平的核心地位和習思想的理論地位

研讀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會議公報全文,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再次強化習近平的核心地位,明確了毛鄧習斷代的劃分,並進一步突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地位。

會議公報將中共百年曆史上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五代領導層做了這樣的劃分:其中毛澤東時代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公報稱,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共同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則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其實是將中共百年歷史按照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三個階段進行斷代。

在此基礎上,公報進一步凸顯習近平思想的歷史地位,將其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並列,會議公報寫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而會議公報還特別強調了習近平本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對關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

而對中共來說,確立了習近平作為中共黨中央和全黨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

這番表述既肯定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為全黨核心的政治地位,又明確凸顯了習近平個人的思想貢獻,評價上比肩毛澤東、鄧小平。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鞏固習近平的核心地位,凸顯習思想的歷史地位,明確毛鄧習的斷代。(視覺中國)

第三份歷史決議正式出爐

除此之外,本次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還正式推出了一份繼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之後的第三份歷史決議,至少具有兩層意義。第一,這進一步在黨史層面強化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並立的政治斷代。在此之前,中共一共通過兩個歷史決議,分別是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歷史決議都是在中共歷史的關鍵轉折點上做出的總結,分別確立了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核心地位,成為進入毛澤東時代和進入鄧小平時代的標誌。毛澤東在此後成為中共第一代核心權威直到1976年去世,前後歷時30餘年;鄧小平時代也是以此為起點,涵蓋了江澤民與胡錦濤時期,歷時40餘年,一直到中共十八大召開,習近平成為新領導人。

習近平2012年擔任中共總書記後,開啟了大刀闊斧的反腐和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也在2016年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上被確立為新一代領導核心,並繼而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了「新時代」這個概念,習近平思想被寫入黨章,毛鄧習斷代正式進入中共黨的文件。而如今以這份歷史決議為標誌,毛鄧習斷代正式升級,進入中共歷史文件,習近平在中共的核心地位也全面升級和鞏固。

此外正如會議公報所言,「從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第三份歷史決議的推出是服務於中共在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實現民族復興這個歷史目標的需要。中共在習近平上台以來,實現了全部貧困人口的脱貧,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接下來就是第二個百年的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上的兩份歷史決議也在當時起到了統一思想,確定奮鬥目標的作用。1945年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對以王明為代表、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左傾錯誤做了詳細的批判性結論,用毛澤東思想統一了中共認識,為之後取得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1981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對中共建國以來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反右運動、大躍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進行了歷史總結與批判,果斷結束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極左路線,肯定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共領導層所確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路線,為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奠定了理論上的依據。

如今,在中共「兩個一百年」交匯之際,這習近平新時代的第三份歷史決議總結了中共過去一百年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它不僅鞏固了習近平作為中共全黨核心的政治地位,而且進一步統一了中共全黨的思想,並對「第二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和經驗方法作出明確的規劃,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