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不親如何一家人? 「準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終須交出的新答卷
在疫情與兩岸關係不睦的雙重利空之下,曾經苦惱於今年度上海台北雙城論壇舉辦與否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終於「處之泰然」,直言「事實就現在兩岸不親」,同時在認為兩岸能有交流還是比較好的情況下,確認了今年度雙城論壇將於12月初登場。惟考量疫情影響,本屆雙城論壇將同去(2020)年一樣採線上舉辦形式,而今年輪到上海方面主辦。
過去曾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11月3日接受媒體專訪,席間自嘲「不辦(雙城論壇)就已經是中共同路人,辦了更慘」,但想到今年以來,解放軍機頻頻飛掠台灣周邊防空識別區、台灣叩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再次失敗,以及菠蘿、釋迦、蓮霧等台灣農產品停止輸陸等情事,柯文哲明白指出「現在兩岸真的是不親」,「本來應該左右逢源、現在變左右為難,處在當中真的是很慘」,並直指「失去中國對台灣的喜歡、羨慕,是台灣最大危機。基於戰略考量,應該還是要化解敵意,交流可以增加善意、善意也可以避免些誤解」,況且「中方態度也是能辦就辦」。
回顧雙城論壇自2010年舉辦迄今,走到如今被柯文哲評價「辦了不會加分,不辦會扣分」的地步,可謂是兩岸關係嚴峻氣候下的縮影。雙城論壇雖以城市交流為其框架,但十餘年下來,尤其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後,柯文哲任內歷屆雙城論壇的意涵早已成為了政治訊號的釋放場所。例如2016年8月,在民進黨重起執政後的那屆雙城論壇舉辦前夕,外界多報以期待,以為彼時無黨且「墨綠」的柯文哲能夠為民共搭起溝通橋樑。奈何後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畫風丕變,柯文哲任內的雙城論壇業從兩岸試探性交流的温度計角色,導向了北京如何差別對待台灣朝野,以及過渡到柯文哲如何與北京創建兩岸對話與互信的功能之上。
爾今,雙城論壇在辦與不辦之間,透過了柯文哲的嘴,終於以實用主義的精神詮釋其雞肋的處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辦總比不辦好。就論壇內容的實質而言,囿於疫情與政治意識形態對抗正炙,兩岸交流的質量「今非昔比」,更多的或將是形式上的經驗分享;然而,細究維繫論壇持續舉辦的原因,明眼人皆知並不在於形式內容,而是這個富含政治交流功能的機制要留不留。顯然,論壇不因人因勢暫停,隱含了北京與柯文哲雙方對於彼此認識至少還存有滾石不生苔的默契。尤其對柯文哲而言,更是如此。
根據台媒美麗島電子報11月1日發布的最新民調,台灣民眾在回答「誰最適合擔任台灣下屆總統」問題時,結果顯示民進黨籍賴清德以25.5%支持度暫時領先,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取得23%支持度居次,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以14.2%支持度擠進第三,海放了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9%。
這份民調在沒有政治動員的情況下,柯文哲儘管位居第三,但拿了等同於民眾黨政黨支持度的14.2%,這意味着民眾黨的支持者非常「專情」,就目前研判,只要柯文哲確認參選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此支持度大概率將是他的樓地板。這無疑預告了其他候選人要棄保柯文哲並不容易成功,柯文哲必然成為左右選情的關鍵角色。
既然參選存在實際意義,又柯文哲早已表態有意問鼎2024年大選,如何填補過去少有與中美創建的政治互信,成為了柯文哲、乃至於民眾黨在一定時限內必須補足的課。稍早前的10月,坊間傳出柯文哲將於明(2022)年3月出訪美國,同時要求民眾黨立委明年1月先行前往美國參訪,其言稱「了解美國和被了解都必要」,被解讀為參選2024年大選起手式。但礙於疫情生致的出入境隔離規定,柯文哲11月4日以「訪美來回要花1個月不可行」為由,順延原訂行程至解禁後再議,但視頻辦理雙城論壇,則可重啟辦理。先搞定北京再處理華盛頓,成為了柯文哲眼下的排序。
然而,向來言稱要解決問題的柯文哲,面對兩岸關係與兩岸定位的根本問題時,從來以迂迴的方式應處,諸如提出「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等,儘管過去曾獲得大陸國台辦肯定,但此一時彼一時,過去柯文哲乃是以台北市長身份表露兩岸向好之意,但接下來的時日,「準總統參選人」的身份必然壓縮其表述兩岸關係與定位問題的模糊空間。事實上,不論是「兩岸一家親」還是「五個互相」的說法皆偏向空泛、模糊,除了都是一些兩岸交流基本的原則與態度外,都未能推及到具體可實踐的政策層次。
一如接任國民黨主席不久的朱立倫旋即快馬加鞭,擬定新版政策綱領,雖也添加了抽象的「求同尊異」於其中,但國民黨過去明確表述「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等說法皆明確承襲,就此言之,國民黨至少給出了白紙黑字供人檢視其在兩岸關係政治光譜上的位置與作為。但民眾黨過去以主張超越藍綠打天下,政黨發展上側重台灣內部民生結構問題,並且多次給出不輕易明確作答兩岸關係問題的訊號。爾今,柯文哲「準總統參選人」身份在望,伴以柯文哲長年講法基本服從台灣主體意見,雖曾抨擊「搞台獨的都是騙子」,但面對台軍退將舉辦踩街遊行、活動口號訴求「護憲反台獨」的活動,柯文哲的回應是喊停閃退不出席。柯文哲過去得以在抨擊台獨卻又不明確反台獨之間遊走,隨着2024年大選的接近,柯文哲必須直接表態的壓力只會日益增加。
爬梳民眾黨黨章,其寫到遵守國家現有憲政體制,對外採取務實路線以爭取台灣最大之生存空間,確保主體性。柯文哲曾下註解,稱他處理兩岸關係與政策的方法會隨着環境去改變,但台灣的整體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這些中心思想是不會改變的。自言善於解決問題的柯文哲的最大問題在於,許多事情說了等於沒說,又在兩岸關係越趨緊張的現在,柯文哲當如何再去言說「兩岸一家親」,乃至於期待重提空洞的「五個互相」、繼續迴避兩岸關係究竟如何定位,就能化解他所謂台灣最大危機是失去中國對台灣的喜歡、羨慕等事,抑或是創建起與北京的政治互信基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兩岸不親又如何成為一家人?提出問題的柯文哲,遲早要給出屬於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