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水果戰爭」國際化 台灣狀告WTO拆穿誰的騙局?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日前公告因多次發現「有害生物」,自今年9月20日起暫停輸入台灣產番荔枝(台灣稱釋迦)及蓮霧。台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當時即指禁令來得突然,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並給北京下了通牒,要求在9月30日提出證據並與台灣磋商改善作法,否則就要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仲裁機制解決。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9月29日在記者會上公開了被海關檢驗查獲的「有害生物」照片,指已多次在台灣輸陸釋迦、蓮霧截獲有害生物並通報台灣,但一直未獲有效改善,為保護大陸農業、生態及消費者安全,在科學證據下,依法、依規暫停輸入台灣釋迦、蓮霧,完全正當,嚴辭批判民進黨政府抹黑北京、煽動兩岸對立的政治化操作別有用心。
朱鳳蓮在記者會展示科學證據,間接回復陳吉仲的通牒─「證據在手,要告去告」明確表態;台灣農委會則在9月30日到台灣行政院報告「台灣水果外銷現況暨未來精進措施」,言明會在10月中旬正式將全案(包括暫停台灣菠蘿銷陸案)告上WTO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防疫檢疫(SPS)委員會,盼SPS召開11月例會時就能討論、處理,但仍希望能透過兩岸技術平台協商、討論,解決這次爭議。
表面來看,兩岸的「水果戰爭」打進WTO似乎已成定局,實則是台灣農委會給自己搬了座台階,為自身爭取半個月左右的寬限期,爭取靠「兩岸技術平台」解決銷陸菠蘿、釋迦、蓮霧疫病邊境管制障礙,更直白的說,蔡英文政府在這場水果戰中,並不如自身所說的那樣理直氣壯,但陳吉仲等官員話說得太滿、太快,以致陷入騎虎難下局面。
「虎」從何來?
必須說,陳吉仲在大陸宣佈暫停台灣釋迦、蓮霧後,第一時間即說要將全案提上WTO為台灣農民爭公道,要不是錯誤理解了WTO會員國對「中國」(China)及「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Chinese Taipei)的「平等對待」;要不就是「中毒(獨)」太深,想藉此機會進行「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操作。
一直以來,台灣不分藍、綠執政,皆對內宣稱兩岸在WTO內各自享有完整會員權益,甚至還藉由WTO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法院的判決確認了台灣駐WTO代表團享有完整的外交豁免權,確認了這個權益。不過,實務上,WTO各會員體卻都是戴上「同屬一國」的有色眼鏡看待兩岸,從各國默認、不爭執北京給台灣水果、農產品的優惠條件,就可明顯看出。
對國際貿易規則了解的話,都知道「最惠國待遇一體適用」的「不歧視」原則,是WTO賴以運作的鐵則之一。但自2001年兩岸同時加入WTO後,北京即全面開放台灣水果、農、漁產品銷陸,另在2005年片面宣佈給予台灣菠蘿、釋迦、蓮霧、芒果等15種水果、農產品「零關稅」待遇。
2010年在「ECFA早收清單內」又將蘭花、火龍果等18種水果、農產品納入「零關稅」名單中。但台灣自2008年起就未進一步開放大陸水果、農產品輸台,在2,246個農產品稅項中,未開放品項高達830項(2015年稅則修正,品項增為2,650項,禁止輸台品項變968項),未開放程度達36.5%,且沒有任何水果、農漁 產品享「零關稅」待遇。
試想,如果WTO各會員體不是將兩岸在WTO內的關係「特殊化」,如何能不對北京給予台灣的「超最惠待遇」眼紅、群起而爭?朱鳳蓮所以能氣定神閒的原因在此,況且,手上還握有「有害生物」的科學證據,相形之下,陳吉仲的一時口快,反而顯得氣弱、體虛。
其次,陳吉仲、蔡英文政府多次將「告上WTO」視為「終極手段」,恐怕是認為北京極力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應該也會避免將兩岸的「水果戰爭」國際化,錯認只要放話要「告洋狀」,為避免鬧上國際,北京應該會同意透過兩岸技術平台解決爭議,一舉解決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兩岸斷線」難題,但這個算盤可能又打錯了。
根據Yahoo!奇摩民調中心在陳吉仲揚言「告上WTO」時做了實時民調,吸引1,948個民眾參與,多達1,455個民眾認為「無實質效力」因此對「告洋狀」表態反對,而493個表達「支持」的民眾,留言意見不乏「告了才知道誰在唬爛(閩南語「吹牛」)」、「想看WTO打臉蔡英文政府」、「得了便宜還賣乖,詐騙雙標」等想看好戲的「反串鄉民」。
雖然不知道台灣農委會將兩岸「水果戰爭」國際化的時間延後到10月中旬的本意為何?但陳吉仲若真「說話算話」將全案告上WTO,不只遂了「鄉民」心願,更重要的是,能否因此證明『兩岸互不隸屬』?抑或是直接拆了這座西洋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