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迎35周年黨慶 蔡英文如何將民進黨的「招牌」變輕了?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9月28日,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出席由民進黨創黨建黨小組成員、台灣行政院長游錫堃邀集,於創黨地點、圓山大飯店舉行的「民進黨創黨35周年餐會」。蔡英文不改其「文青風」,致詞時除向創黨前輩致敬外,也感性的說,她身為現任民進黨主席,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民進黨這塊招牌是有重量的」,並提醒所有民進黨人,不能忘記創黨前輩為台灣民主犧牲奉獻的勇氣與決心。

蔡英文這番感性、文青的發言,讓對民進黨創黨歷史稍有了解的人聽來頭皮發麻,尤其是「不能忘記創黨前輩為台灣民主犧牲奉戲的勇氣與決心」那段,在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同一日在台灣立法院以22秒時間「吼」了52個字,就算完成「向人民報告」的施政報告,格外諷刺。

平心而論,從兩蔣威權時期的「黨外」蜕變而成的民進黨,在「黨外」與民進黨創黨之初,帶領台灣人民解放思想,走上街頭抗爭、對抗威權主張實施社會民主主義、重視農工、環境及土地正義等有巨大貢獻,民進黨招牌的「重量」在台灣人民心中確實不輕。

不過,與今相比,蔡英文主政下的民進黨招牌的「重量」,明顯輕了許多,原因為何?尚留情面的說法為宣佈退黨的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說的,不願見到台灣族群因選舉更加撕裂,因此不願再成為政黨的一員;直接的說法則是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的「民進黨已失去黨德、黨魂」、「道不同不相為謀」,甚至是另一個前主席施明德不留情面的抨擊「民進黨全面執政是綠色恐怖」。

不容否認,林義雄、呂秀蓮、施明德等人,乃至於蘇煥智、游盈隆等宣佈退黨的前民進黨政治人物,都是不折不扣的「獨派」,不過,對他們來說「言論自由」的多元主張卻是更高的價值,「人民的利益遠高於政黨的利益」。因此,林義雄會在退黨聲明中語重心長的說「政黨的目的應在促進國家的政治進步,應認定其他政黨是促進國家進步的同工」,呂秀蓮、施明德也不因自己的「台灣獨立」追求,視持論「兩岸統一」者為仇寇,甚至還主動提出「兩岸和平」的種種建議,視兩岸交流、深化理解為必要。

如果這些退黨大老對民進黨的批評太過久遠,「民主、多元價值」的陳義過高,以「清廉、勤政、愛鄉土」這個民進黨招牌來檢視蔡英文的執政,也會得到同樣的結論。

「清廉、勤政、愛鄉土」是台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陳芳明,在1993年擔任民進黨文宣佈主任時為了選舉需求提出的口號,陳芳明雖沒有正式退出民進黨,近年來強烈批判蔡英文擔任主席之後的民進黨,他曾在2016年底、蔡英文開始她第一個台灣總統任期半年後接受媒體專訪時,不僅說蔡英文、民進黨將「所有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還直言批判「台獨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如果台獨不能實現公平、正義」,建議蔡英文政府必須以廣大台灣人民的利益為重。

+4

如今來看蔡英文在民進黨創黨35周年時的致詞,陳芳明早已看破蔡英文的手腳。說到底,民進黨創黨前輩為廣大台灣人民的利益起身對抗威權、爭民主雖真,但對增進台灣民主沒有寸功,卻處處給「統一」言論築圍牆、給支持兩岸統一的人貼標籤,甚至曲解「民主」,將台灣人民的託付變成「綠色恐怖」、「永續執政」的依託。

民進黨創黨時的招牌確實有重量,只是當初賦予這招牌重量的斯人有許多早已遠離民進黨,在蘇貞昌創下22秒完成施政報告的「民主紀錄」後,「討厭民進黨」的招牌的重量應該重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