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缺電或成常態化 會影響大亞灣核電站供港電力嗎?|時事焦點
美國彭博新聞於9月28日報道,指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在拉閘限電的情況下,正促成對全球供應鏈的新一輪衝擊。《日經亞洲評論》則於27日報道指,蘋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的幾家關鍵供應商已經宣布其位於內地的廠房停產。
受《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能耗雙控」)措施影響,內地多個省市被限制高耗能產業煤、電用量,不少地方的紡織、鋼鐵等行業企業出現限產停產現象。
近日,不僅工業用電被限制,連東三省在用電高峰時段亦被拉閘限電。到底供電不足是否近期才發生,背後又是否有跡可尋?
廣東省上半年已開啟「錯峰用電」模式
今年5月底,廣東省因為經濟不斷復蘇,省內電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長。為解決電力供應問題,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等地開展「錯峰用電」模式,例如汕頭的「開五停二」方案,工業用戶需從基准日每周二起輪休2天,在用電高峰時段9時至12時、14時至17時、18時至21時停止生產用電,僅保留保安保溫負荷。
9月初,網傳廣東多地正實施限電措施。9月25日,廣東省發改委發文證實,全省各市已啟動有序用電預案,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廣東省能源局副局長劉文勝表示,本輪錯峰用電主要是因為高溫天氣下電量負荷雙增長、省內機組發電能力有限等因素造成,並非受「能耗雙控」措施影響。(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東三省限制民用電
除了廣東,限電限產措施也陸續在多個省份推出,多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遭限電停產,包括鋼鐵、水泥、化工甚至是太陽能光伏等。由於鋼材、水泥、鋁、黃磷等原材料價格因限產供不應求而漲價,部分產品價格急增,限產亦令供貨周期拉長,訂單交付壓力加大。(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在限制工業用電之際,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等地實施拉閘限電。國家電網客服工作人員稱,東北地區先前已對非居民執行有序用電,但仍然存在電力缺口,整個電網有崩潰的危險,才限制居民用電。
全國大規模限電與三大問題有關?
從時間點、能源供應和政策三大面向來分析。第一、限電措施為何發生在「金九銀十」,在傳統消費旺季及訂單高峰期期間推行?據了解,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產能低迷,東南亞等國的低端產業訂單大面積迴流內地,形成了惡性擴張,在增加碳排放的同時也會給中國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網傳文件指出,今年中國各地實行了不同程度的有序用電,目的就是要去落後產能。(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第二,能源方面則是煤炭供應緊張、煤價高企。業內人士指出,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電廠燃料庫存不足導致。以遼寧省為例,去年全省的原煤產量為3091.5萬噸,同比下降6%,由於煤炭需求量大,因此要從內蒙古、山西等省份調入,或需要從國外進口。
惟因新冠肺炎疫情,進口煤炭受到影響,而內蒙古的煤炭因為受環保、大型煤礦重新核定產能等因素,亦令整體產能受影響。因此,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煤炭供給仍然不足,令較多電廠的庫存非常緊張。(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據此前報道,煤價抬高與煤炭進口政策不斷收緊有關。澳洲一直是中國的最大煤炭進口國,而中國是澳洲煤炭出口的第二大市場,華南地區有不少電廠都使用來自澳洲的5500大卡煤。惟隨着中澳關係緊張,澳洲煤被限制進口,電廠只能依靠國內出產的煤炭替補。
引起最多關注的第三點則是,政府收緊「能耗雙控」政策。「能耗雙控」即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作控管,限制高耗能產業煤、電用量。事實上,內地早在《十一五規劃》中將能源消耗強度當指標,納入《十三五規劃》政策;政府每年會設定全國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
限電措施在「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及訂單高峰期)期間推行,引起不少人質疑為何在此時加碼「能耗雙控」。有分析指出,各省份都有設置不同的能耗指標,但內地工業生產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未能達標,政府才會實施限電措施。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提到,「能耗雙控」目標要求一直穩定,不存在臨時加碼一說。文中批評各地全力優化能耗指標、不惜關停生產甚至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一刀切」做法,只是為了達成「雙控」目標的「運動式」減碳。(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此外,「能耗雙控」加碼,更有效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十四五規劃》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2020年,內地宣布將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但對於一個以工業為主要經濟收入、2019年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57.7%的國家而言,要達至目標也並非易事。(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中的第一年,任何數據都對碳達峰、碳中和的中期目標尤為重要,內地只能重拳出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做好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令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而供電不足或是能源轉型過渡期中一個顯然的問題。
在內地煤炭供應緊張、電力不足之際,俄羅斯伸出援手,自10月1日起向中國供應比原計劃再多90%的電力。據介紹,InterRAO是俄羅斯唯一的電力進出口運營商,2012年與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簽訂為期25年的合同,總供電量為1000億千瓦時。(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限電或持續至冬季甚至更久
目前,國內電煤供應持續偏緊,電廠存煤明顯偏低。按往年規律,10月中旬是東北地區供暖的日子。在煤炭供應量緊張、部分地區限電的情況下,今冬的供暖和煤電供應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中新社》報道,目前冬儲煤行情已經啟動,而新增產能釋放可能需時,冬季用煤大概率還是偏緊。(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中國新聞周刊》引述專家報道稱,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伴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以及需求側電氣化程度的提高,電力負荷的峰谷差勢必逐年增大,「尖峰負荷」現象將更加顯着,料「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間,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缺電現象將頻繁出現。(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內地限電會影響香港嗎?
內地限電波及多個省份,廣東亦不例外,目前全省各市已啟動有序用電預案,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
公開資料顯示,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的發電量超過150億千瓦時,其中約八成的電力供予香港使用。對於大亞灣核電站未來是否需要為廣東提供更多電力,中電發言人向《香港01》表示,大亞灣核電站目前的供港電力,滿足本地約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廣東省電力供應問題並不會影響大亞灣對港的供電。
中電發言人稱,中電採用的發電燃料包括天然氣、煤、核能、燃油及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中電於香港的發電燃料組合中,天然氣、煤及核能的比例,分別佔整體燃料組合中約48%、15%及36%;中電亦從外地採購低排放燃煤作為燃料,並妥善管理以確保庫存量能夠應付發電需求。目前,中電於香港的供電服務沒有受內地的限電安排影響,發電機組一直維持正常運作,並有穩定的燃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