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秀柱到張亞中 為何統派總是「短暫」激活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主席政見發表會結束,中天新聞與TVBS等媒體針對「誰表現最佳」進行實時網絡民調,結果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在四名參選人脱穎而出,獲得過半甚至超過7成支持度,力壓朱立倫、江啟臣等黨內大老,成為當前國民黨最熱門的黑馬。
從四位參選人的論述與立場觀之,張亞中無疑是被外界認為是最為「親中」的人選,其不諱言追求統一的立場也與當前台灣主流的抗中氛圍格格不入。如此「非主流」的參選者,竟然能在辯論會上力壓群雄,不免令其他人感到顏面無光,也難怪江啟臣冷回網絡民調參考就好,朱立倫也以可能是綠營灌票的結果微微嘲諷。
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洪秀柱確實有疑似遭綠營刻意灌票,因而在初選階段獲得超過5成支持度的情況。然而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不參考外部民調,也僅有國民黨員具有投票權,綠營灌票固然能夠擾亂軍心、替張亞中營造聲量,但在倚靠黨內勢力與派系拉攏的黨主席選舉,綠營灌票的可能性不高,也沒有太大意義。
也是因為如此,即便張亞中全民調支持度再高,大概率也贏不了黨主席選舉,因此朱江並不在意該次全民調,甚至辯論會舉辦與否都無關緊要,畢竟最終選舉結果還是回到有投票權黨員的掌握度。但張亞中近期所累積的聲量與支持度,其實早在偏藍粉專或影片的留言下都已出現端倪,朱江等大佬與其嘲諷是綠營灌票來避免尷尬,不如思考從洪秀柱到張亞中,為何這些看似與主流民意相違的「統派」參選人為何總能凝聚人心,甚至贏過這些「黨內大老」?
張亞中近期對國民黨確實炮聲隆隆,且主軸思想相當明確。他批評了朱立倫不知今夕是何夕,以為國民黨還能死抱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解決政治難題,但九二共識的貢獻是讓兩岸事務性交流可以延續,而無法解決政治難題。而朱將兩人都只會空口說要兩岸和平,但誰不要兩岸和平?民進黨說要,共產黨也會說要,問題是方法是什麼?國民黨只會講和平,但朱江兩人的方法不可能走向和平,不過是和稀泥的說法。
張亞中表示,他若當上黨主席要掃除黨內李登輝的政治餘韻,在歷史文化上捍衛中華史觀,檢討教改政策,並率領各界人士前往對岸與北京進行協商,將協商結果帶回台灣交由黨員投票,通過後版本便成為國民黨的總統政見,在2024年與民進黨進行和平或戰爭的對決。
張亞中的論述十足的「政治不正確」,卻說中了不少人的心坎。但真正打動支持者的並非其「統派」論述,而是對國民黨「恨鐵不成鋼」的憤怒。就如張亞中所言,民進當主張台獨時並未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其依然能堅持至今,國民黨只懂得跟着民意走,在思想上卻不斷模糊乃至自我放棄,領導者只想着各的利益與派系,如何贏得外界尊重?
張亞中的兩岸立場在藍營都難稱上主流,但對國民黨的批判的確切中要害,也說出了大多數藍營支持者的心聲。洪秀柱近期回憶到2016年總統大選的「換柱風波」時痛批國民黨這幾個男人不負責任,只好讓她一個女子跳出來,如今的張亞中的風潮也是相同道理,看着朱江等人一個個盤算着政治前景,在主流民意中喪失自我,在面對兩岸問題時扭捏作態、不願明言的態度,支持者們寧可選擇一個態度堅定明確的人選,也好過這些「不負責任的男人」。
直白的說,張亞中的崛起並不代表「統派」聲量在藍營做大,或是支持者更願意接受統一,而是看着國民黨當權者連選主席都要機關算盡、選不選總統都要拐彎抹角、面對最關鍵兩岸問題都要「選上再說」,他們寧可接受一個大刀闊斧的改革者真正帶國民黨走出困境,即便論述內容或立場不夠主流,但至少展現出足夠的膽識與氣魄,讓國民黨看到一絲曙光,也好過在無能懦弱下凋零殆盡。
比較各參選人的論述,張亞中確實是對兩岸表明明確做法與態度的政治人物,但要如何說服黨內、說服台灣人乃至說服對岸其想法不會過度理想,而是具有實踐的可能性,同時也是對兩岸的最佳方案,其難度之高自不必多言,卻也好過其他人的遲疑不前。對支持者而言,其所在意的也早就不是「親中與否」的爭議,而是一個勇於突破困境的領導者。
現實來說,張亞中能成功當選進而改造國民黨的機率可謂微乎其微,而黨內也已有不少異音批評張亞中的親中立場將會是民進黨「最喜歡」的對手,很顯然的,國民黨還會繼續沉溺於穩固派系大佬的拉攏遊戲,並思考如何在「抗中」浪潮下分一些民進黨掉出來的殘渣,不論過程如何糗態百出甚至乏人問津,他們依然會樂此不疲安慰自己還與民意走在一起,而不論是洪秀柱到張亞中所引起的熱潮,恐怕也都只是迴光返照下的最後一絲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