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補習、限網遊、整治偶像們 內地官方能否當一名成功「虎媽」?

撰文:衛木槿
出版:更新:

近期中國大陸大刀闊斧進行整治,比如在教育行業上,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目標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簡稱「雙減」),該措施被視為要整治教育「產業化」和補習班。

另一個則是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遊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此外,對於近期流量明星如吳亦凡的誘姦犯罪、鄭爽通過「陰陽合同」獲取高收益並被揭發有逃漏稅事蹟、趙薇則與資本市場往來密切獲取暴利等等,這些在道德、法律上被視為劣跡,官方除了整頓娛樂圈之外,同時也對支持這些藝人明星的「飯圈」立下多條規範。

與此同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9月2日公告,要求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樹立崇德尚藝的行業風氣;並規定不得播出偶像養成節目等等。這些規定因為觸碰到民眾的生活界線,引此受到熱議。

+2

上述各種政策除了外界多揣測的打擊資本之外,另一個特點便是他們都圍繞着青年的生活在進行政策改革。比如,雙減政策希望學童能在義務教育下有正常的學習,不用讓各種校外補課佔去寶貴時間;而禁止未成年遊戲則認為過度沉迷遊戲對成長不利;整治娛樂圈則在重新定性青年喜愛的流行偶像文化。

與此同時,在精神狀態上,也不鼓勵帶有消極意味的「躺平」。這種種規定對防火長城外的民眾自然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中共正在越界,侵犯到「私生活」。而西方媒體的反應也大同小異,如美媒「彭博社」(Bloomberg)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認為大陸管太多,習近平將變為終極「虎媽」;另一家美媒《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則認為中共正在塑造他們的下一代。

+3

那麼,從這些政策來看,官方希望年輕人應該怎麼活?綜合各種官媒評論來看,其給的模板是希望青年能像陸劇《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等百年建國前的年輕人一樣追求理想、並將時間花在讀書思考,為目標奮鬥。不過,官方作為大家長立意良好,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環境在改變,要能達到理想的路徑的挑戰可能更大。

首先是中國當前國力相較百年不可同日而語,那種救亡圖存的急迫已轉變成「平視世界」的自信,在達到階段任務後。儘管新中國仍面臨諸多不確定的挑戰、未知的前景,但在中共官方把持下,救國的急迫感減少了,而青年也部分受到西方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影響,如何維持「強國」意識高張力的能量是問題。

其次則是物質世界發生了劇烈變化。現代數位3C產品興盛,甚至中國步入都市化、網路發達後,在發展、基建與製造業加速衝刺下,基本上也很難如前人有單純的山林田野環境能常郊遊,面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後遺症,位居都市的青年飽嘗貧富差距的辛酸,下班後常是憑藉手機追劇與網上游戲來紓解壓力。休閒娛樂除了追逐偶像的生活姿態外,普羅小民很難找到更遠大的目標。

另個層面是,也要思考強橫政策背後,官方希望民眾能過上對國家而言有意義的生活,當然以國家之名、或是官方可能治標不治本的強制手段或許會引起某些民眾抗拒與不適。但這其實倒逼青年要去思考,到底未來每天最珍貴的24小時該如何度過,如何才能算是過上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造福社會的良善人生?這個課題不光是國家給的,民眾也需要給出自己的答案,這可以是一個政府與公民互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