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代言不斷BTS商機超300億 內地「打飯圈」會重創粉絲經濟?
日前,MIRROR成員姜濤推出有他形象的特別版「月餅」,粉絲排隊搶購快速售罄,更在網絡上翻倍炒賣過千元。MIRROR現時代言食衣住行無所不包,在香港娛樂圈寫下新的一頁,保守估計吸引超過億元。在國際,提到現在最紅的男團許多人會想到寫下許多新紀錄的韓國團體BTS,根據網站Statista數據顯示,2018年BTS為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46.5億美元(約360億港元),佔韓國GDP 0.3%,BTS的經紀公司去年公開募股,粉絲瘋搶股票,股票市值一度超越韓國三大娛樂公司市值總和,粉絲效應令人咋舌。
「粉絲經濟」是現在全球都在討論的詞彙。而在內地選秀節目《青春有你3》粉絲倒牛奶應援、吳亦凡粉絲「劫獄說」等。內地再次開展「嚴打飯圈風氣」的呼聲,會否影響內地粉絲經濟的發展呢?
飯圈在內地被貼「負面標籤」
近年內地飯圈一再成為互聯網關注的焦點,粉絲為了偶像氪金、應援、辱罵他人或者是發表大眾不能同理的言論,如:吳亦凡粉絲「劫獄說」、張哲瀚粉絲為去「靖國神社」的行為緩頰等,都被網民放大檢視。除了顯現內地互聯網生態也凸顯從日韓移植過來的粉絲文化在內地「水土不服」的情況。
源於日韓的粉絲文化的「飯圈文化」有高度的凝聚力,粉絲透過集資、重複購買的方式衝高偶像專輯或是周邊的銷量,證明偶像的人氣。粉絲不再只支持作品,買買海報周邊商品。而會購買明星代言產品、應援廣告甚至直接購買禮物贈與偶像,衍生許多商機。
而這樣自資本主義社會土壤生長出的粉絲文化移植到內地,因龐大的人口基數而創造出更大的商機,內地娛樂圈高度數據化的方式使得明星間競爭更加激烈,粉絲攀比風氣盛行。內地娛樂圈對於擁有高人氣、粉絲凝聚力高的藝人賦予「流量明星」的標籤,如早期的鹿晗、吳亦凡、蔡徐坤到去年竄紅的龔俊、張哲瀚,身上時常都背著超過20個以上的代言,成為商家的寵兒也帶來龐大的利潤。
商家透過辦促銷活動要求粉絲衝到一定的銷量解鎖明星的影片或抽獎;又或者如《青春有你3》一般,買牛奶上面就會有可以掃碼的QRcode,一罐一票能喜歡的偶像出道等,此類「粉絲透過集資滿足商家或後援會預設目標」的商業行為在內地多被冠上「割韭菜」負面標籤。對於粉絲重複購買、集資、解鎖及商家靠粉絲衝銷量的行徑多有批評。
明星代言被搶空翻炒、粉絲一起購買股票、集資購買專打破紀錄、瘋搶代言這些在日韓、西方社會被視為一個明星「紅」、「有影響力」的象徵,在講究社會集體和追求「公」的中國社會,越來越受到輿論的檢視。
明星的「責任」和飯圈文化「規管」
粉絲經濟的中心「偶像」不只需要滿足市場、遵循法律、更需要滿足內地社會道德規範。曾有吳亦凡粉絲在社群平台提到,他的粉絲數量5,000萬是「不可取代的」,希望等到他重返娛樂圈讓「市場證明一切」,但現在官方已明令封殺行業也聯合抵制,靠粉絲經濟證明他有市場,仍無法挽回他的演藝生涯。
資深媒體人、長期關注兩岸文化娛樂產業的商台玉分析,從吳亦凡到張哲瀚的帳號被封、超話(微博設置的類似社區,可供對話題、藝人有興趣的粉絲聚集之處)粉絲群被快速解散,一下封殺兩個流量明星。其實反映的是內地社會對明星藝人的要求有一套不同於西方的標準,在這個層面上並不至於影響粉絲經濟。
商台玉分析,中國是一個傳統的東方社會,加上又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它有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左派追求。「因為你紅,可以拿到很多代言,可以拿到很高的片酬(鄭爽日薪208萬人民幣)當你拿到社會最多的紅利,當你賺那麼多並不是因為能力多強,而是因為人氣,『德不配位』會面對譴責。」加上內地娛樂圈競爭激烈,紅的明星往往因拿到許多資源而被忌憚,不論是私德、社會責任和政治立場都會被競爭對手、網民放大檢視。
而藝人犯法和踩到政治紅線更是不被允許的,道德尺度也特別嚴格——「因為它是一個社會的集體規範」,坐擁萬千人關注的內地藝人在享有紅利時,也有成為粉絲楷模的社會責任。
內地粉絲經濟會否走入黃昏?
日前中央網信辦展開「飯圈.清朗」、微博、豆瓣等平台透過禁言、 封閉帳號等方式管理粉絲過激言論、更下架部分要求粉絲打榜簽到的追星APP、但是對於粉絲集資、過度消費等管理似乎仍是「腳痛醫腳,頭痛醫頭」未能治本。商台玉分析,未來對「粉絲」管控會傾向兩個方向,一是由明星工作室和經紀公司管理粉絲,二是社群媒體等平台會有所改變。
商台玉提到,「過去粉絲會透過經紀公司或經紀公司洩漏消息給一些外圍組織而知道明星的行程或是廣告代言,提前控屏打榜。但往往發生問題就快速切割,明星歸明星,粉絲歸粉絲。」但她分析,其實很多時候經紀公司和粉絲往往消息都是互通的。
商台玉認為,未來「粉絲行為藝人買單」會是常態。她認為,未來針對飯圈的管制,官方會要求明星藝人工作室或經紀公司負責,「因為這樣方便治理。但不會對粉絲經濟造成打擊,主要還是管理和收束誇張的『打榜』、『集資』行為」。另外,她也提到,未來如何治理飯圈也可以觀察內地社群平台的走向。
「管理單位一定會透過與大平台如騰訊、抖音等協商去做整治和修正」。商台玉以《青春有你3》最終停播為例子,「對平台來說當然是很大的損失。所以對平台而言,會想要快速規範出一套可控制的機制不要再出事,因為平台就是想要賺錢,而對管理者而言,則希望事情可控不要出現失序行為。」
商台玉認為在政府「能夠管理」和平台「能夠營利」的情況下,最終會協調出一套方便管理的機制。從中可以觀察到中國治理的邏輯:「產業野蠻生長,太過分就規管收束」未來沒有問題就再放寬,出問題就收緊,在一鬆一緊間協調出能長久治理的方式。
至於對粉絲管制的走向是否會如網民提議的:「後援會超過三名黨員,便要成立黨支部」或是更激烈地管理手段? 商台玉認為「這倒不會」。但她提到,如何管理有一定規模高度組織化的粉絲群在內地網絡控制評論、裝黑粉、洗版等現象將會是未來內地網絡生態治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