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內地受訪者竟一致負評 生育政策從不「以民為本」?

撰文:布藍
出版:更新:

中國放開三孩政策後,民間輿論場圍繞這一話題的討論沸反盈天,且多以調侃和戲謔為主。按照官方的説法,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放開三孩政策,為的是改善人口結構、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及保持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而民間輿論場的不滿則在於,當前中國新「三座大山」早已壓得人喘不過氣,雖然國家已經在布局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但在高昂的房價和稀缺的教育醫療面前,顯得杯水車薪。
三孩政策出台後,《香港01》採訪了十多名來自中國內地各省市的青年,摘錄有代表性的內容,由他們來訴説發自內心的想法,點評對該政策的擔憂,不失為一種參考。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正式推出三孩政策。(視覺中國)

70後女子:政策出發點只是「國家需要」

為甚麼中國三孩政策引發民間瘋狂吐槽?

首先,從「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到2013年年底「單獨二胎」,到2016年年初「全面二孩」,再到今天的「三孩時代」,政府的出發點不是它一直宣稱的「以民為本」,而是「國家需要」。

當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無情甚至血淋淋的強制墮胎畫面還未從民眾的記憶中消除;當當年響應「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號召的獨生子女老人今天看着子女面臨的養老壓力,甚至淪為「失獨」老人;當5月31日政策發布後,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就實施三孩政策答記者問時,説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長期看有利於改善人口年齡結構,擴大新增勞動力供給,減輕老年人口撫養比,緩和代際之間矛盾,增加社會整體活力,降低老齡化峰值水平」時,請問,政府能期待民眾給出怎樣的回應?

其次,中國育齡人群生育意願的降低,除了多年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思維慣性、女性任職場壓力升高以及個人價值意識覺醒等降低生育意願,還與今年中國社會中的住房壓力和教育焦慮息息相關。試問房價高企和教育資源失衡多年存在,政府做了多少有效的政策干預和調整?當壓力繼續存在,「三孩時代」就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名詞。且官方給出的所謂「配套支持措施」還只是抽象的標語,在包含「中產階級」在內的有孩父母當中,它只是「口惠而實未至」的文字,沒有甚麼實際意義;對於尚未生育的年輕人來説,恐怕更是「關我何事」的嗤之以鼻。

中國推出三孩政策,引發民間輿論反彈:

+2

90後「北漂」男生:生活迷茫無暇顧生育

我是個北漂90後,不要説生三孩,光是生一個孩子都是我不願去想、不願面對的話題。我自己漂泊在北京,每天經受北京「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令人窒息的高房價高租金,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自己都過得非常焦慮,充滿無力感,對未來感到迷茫,怎麼可能去想要不要生小孩?

我的同齡人中尤其是漂泊在大城市的同學們,有類似想法的人很普遍。只有那些家境非常好,幾乎不用為生活發愁的同學,才願意去生小孩。可縱使如此,同學中有小孩的比例仍然不高,而且至多一個小孩。在高房價高租金不去實質性解決,在户口和非常稀缺、分配不公的教育、醫療資源緊密掛鈎的當下,在就業機會嚴重向大城市傾斜,整個社會陷入無休無止的內捲和高強度競爭壓力下,光是起碼的閒情逸致都已被磨滅得所剩無幾,去生三孩,而且還是三孩,怎麼可能?

85後適婚女:活好自己有限的人生

2018年上映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香港譯《星仔打官司》),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明明沒有養育子女的能力,為甚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這個問題在今天的中國同樣普遍存在。

對於偏遠落後地區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會在政策的引導下多生,又或者是即便政策沒放開,該生的還是在繼續生,畢竟灰色地帶一直都有,這大概也是國家為何至今沒有全面放開生育的原因所在,但生下來容易,能否真的給予小孩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則是另一回事。有多少農村小孩沒有唸完小學就輟學了?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種難得存在,既不是父母防老的工具,也不是國家實現宏觀目標的籌碼。

而對於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裏打拼的年輕人來説,多生一個小孩面臨的生活成本是無法想象的。所以現在即便放開全面生育,大城市選擇不生或者只生一個的,還是會不為所動。這是世界其他發達經濟體已經走過的路和面臨過的少子化挑戰,也是中國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

就我個人來説,想法很簡單,就是為自己負責,活好自己有限的人生,就夠了。這與是不是有能力撫養小孩無關,而是人生選擇的問題。説得矯情點,每個人難道不是都該問問自己,真正想要過甚麼樣的一生嗎?古希臘哲人説過,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但現實中,有多少人的人生是經過思考的?

有青年認為,2016年開放二孩政策比現在開放三孩政策更有效果。圖為二胎政策下在江蘇省南京市出生的一對姐弟。 (VCG)

80後二孩母親:女性生太多會受職場歧視

身為一個剛為國家貢獻了二孩且即將步入中年的寶媽,肯定是無法再響應政府號召了。

首先,經濟是基礎。一線城市育孩成本大家都是清楚的,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別説三孩,頭胎任務都完不成。

其次是教育投入。教育的經濟成本就不提了,大家都清楚。主要説一下家長在孩子學習上的時間成本,現階段國家倡導素質教育、學生減負,直接導致校內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校外培訓競爭激烈,我們80、90後這一代從小學習上沒讓父母操過心,當媽了還得幫孩子各種打卡、檢查作業、報培訓班……

第三是職場歧視。當今女性在職場是真難,競爭激烈就不用説了,只要適齡了,沒結婚人家擔心你結婚生娃、一胎生了人家擔心你生二胎,現在好了,二胎生完又開始擔心會生三胎,各種被歧視。想面試成功,婚戀觀基本得填同性戀。

有女性擔心,生完孩子後遭遇職場歧視。(VCG)

90後準爸爸:孩子還沒出生 負擔就已沉重不堪

公布開放三孩政策後,我的各個微信群立刻炸鍋,但據我觀察,絕大多數人反應和我一樣——熱烈參與討論、分享段子、嘻嘻哈哈,然後回歸自己的生活。

因為即將在7月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所以「生幾個孩子」這類話題更有了參與感。我和妻子在北京都算是普通職場「搬磚人」,能在雙方父母的支持下在北京買房,已經非常幸運。我和妻子都有記賬的習慣,雖然收入沒有在網路或金融行業工作高,但每月還完房貸,維持日常開支,仍有結餘。

但自從妻子懷孕,明顯感受到生活開支大幅增加。奶粉、尿布、各種備產用品,支出經常超出預算。一線城市,一個「靠譜」的月嫂,每月價格都已經上萬。再想想孩子出生以後,基本的吃穿用度自不必説,很快就會面臨上學,各類興趣班開支。加上如今北京、上海一線城市如此誇張的房價,想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還需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學區房,對比之下,日常生活的開支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

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之前也討論過孩子成長不應該像我們這樣孤單。但現實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像四座大山一樣背在身上,任誰都會慎重考慮吧。雖然,雙方的老人都已經退休,他們都非常願意幫助帶孩子,但我和妻子都認為,一個孩子對於家庭已經是很沉重的負擔,不管是二胎還是三胎,明顯不是夫妻倆「想不想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