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普查公佈罕見延遲 地方數據預示「負增長」拐點來臨?
中國2021年五一小長假剛結束,關於五一假期的各種資料如出遊人數、旅遊收入、同比增長情況等等迅速面世。相比之下,一拖再拖的中國人口統計資料,則讓國家統計局無比尷尬。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於2020年11月1日開始,並于當年年底結束。當時有關部門官宣2021年4月將公佈資料。2021年3月15日中國統計局宣佈4月上旬公佈資料,結果到了4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我們會加快工作進度,力爭早日向社會公佈人口普查的最終結果。」統計局的這種一拖再拖被輿論嘲笑就像一個成績拿不出手的小學生,努力拖延交出成績單。
有外媒於4月28日發文稱,最新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全國總人口不到14億,這是自1950年代末大饑荒以來,中國首次人口總數下降。該報還評論稱,這意味著中國人口可能提前被有13.8億人的印度超越。此外,人口下降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消費力、養老問題等都有重大影響。
國家統計局第二天(4月29日)發佈聲明反駁,稱中國人口在2020年繼續保持增長,具體資料將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發佈,但該機構未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目前外界普遍的看法是,無論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如何,中國人口負增長拐點很快會到來將是不爭的事實。
內地《每日經濟新聞》於5月6日稱,中國大陸一些地方的2020年統計公報中已經發佈了戶籍人口的資料。從資料來看,至少14個城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北和長三角地區,比如瀋陽、無錫這樣的二線城市。
其中,東北唯一特大城市瀋陽的最新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末該市戶籍人口762.2萬人,人口出生率6.68‰,比上年降低1.67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7.1;人口死亡率10.02‰,提高1.7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34‰。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瀋陽第一次戶籍人口增長率告負。根據該市統計公報,2016年至2019年,瀋陽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18‰、-2.53‰、-0.61‰、0.04‰。
事實上,目前中國東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現淨流出。資料顯示,2019年黑龍江淨流出17.99萬人,吉林淨流出11.03萬人,遼寧淨流出4.1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告負的城市不僅有東北城市,也有無錫、常州、鎮江、鹽城、揚州、泰州、紹興、舟山、威海等城市,它們屬於江蘇、浙江和山東等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其中江蘇人口自然增長率告負的城市最為密集。分析指,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有關。而佔據GDP總量前四名的經濟大省中,除了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三省2019年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公安部2021年2月初公佈的資料也顯示,2020年新生兒登記數量為1,003.5萬,比起2019下降了15%;同一時間段,北京衛建委統計北京2020年戶籍人口出生數量只有十萬人,不僅創下了十年以來的新低,而且比2019年減少了24.3%,也就是說,即便2016年中國開始放開全面二胎政策,北京新生兒出生率依然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現象。
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微信公號刊發工作論文《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文章指出,中國要認清人口形勢已經改變,要全面放開和大力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讓婦女敢生、能生、想生。
但是不僅是新生兒數量的問題,更加糟糕的是,隨著新生兒數量下降,中國男女性別失衡的問題也愈發突出。
2019年中國全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比100,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000多萬人。有中國媒體報導,中國2015年至2045年間每年的男性過剩人口可能會達到15%以上,平均每年大約有120萬名男性找不到初婚對象。
4月28日,國務院發佈《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21年—2030年)》,要求完善維護婦女權益、促進性別平等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男女平等、消除男尊女卑、傳宗接代等觀念,提高女孩受教育水準等。
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生育率問題持續惡化,中國官方進行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則很有可能。2021年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全文發佈。在第四十五章「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提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但是具體如何落實,政策尚未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