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達成健康碼互認 北京會建成新冠肺炎「免疫區」嗎?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2021年3月29日,外交部長王毅訪問阿聯酋時,與該國外交部長共同宣佈就健康碼互認達成原則一致。阿聯酋將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實現健康碼互認的國家。
在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仍如烈火燎原般蔓延的形勢下,早前外界所設想的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免疫區」,可算是向前邁出了一步。

健康碼互認,是中國展望「後疫情時代」的一項對外政策。2020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峯會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等國際場合,提出建立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的倡議,目的是構建「健康安全有序」的人員往來新秩序。

這種新的跨國人員交流機制,需要建立在各國健康信息共享,以及有效防控本國疫情的基礎之上。習近平在國際場合提出「健康碼互認」倡議的基礎,正是來自中國正在通過大範圍疫苗接種和強力防控措施,成為一個「免疫區」。

目前中國已有5款疫苗獲批了附條件上市或者是獲准了緊急使用。據國家衞健委公開信息,自2021年3月24日每日更新新冠疫苗接種情況以來,中國每日新增接種均超300萬劑次。截至2021年3月27日24時,中國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0,241.7萬劑次。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佈局「後疫情時代」的內外治理政策。中國在3月初推出了被稱為「疫苗護照」的「國際旅遊健康證書」,可以憑此實現更順暢的跨國境人員流動。

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一種綜合性證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及疫苗接種情況等。健康證明內含加密二維碼,以供各國相關部門驗真並讀取個人相關信息。除電子化展示外,還可以打印生成紙質版。

詳盡的個人信息能夠提高可信度和安全感,爭取到到訪國的信任與放行,不過也可能會被視為侵犯「個人隱私」。中國與西方對「安全」、「個人隱私」的重視程度有別,健康碼互認機制或許會在西方受到較多牴觸。

不過,這種允許相對安全區域和健康人羣自由流動的機制,將能夠打破疫情發生後全球各國之間的相互隔絕,促進國家間的人員交流,也有利於恢復經濟和民生。

憑藉健康碼互認機制,各國政府管理部門將得以共享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出行軌跡、身體狀況等可能會被視為「個人隱私」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各國將可建立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共同應對疫情局部反彈,追溯傳播鏈,以維持健康碼互認機制的持續運行。

對於中國而言,健康碼互認機制首先將有助於解決2022年2月北京和張家口共同舉辦冬季奧運會時的外國人入境問題。屆時外國運動員、工作人員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入境,外國觀眾與旅遊者能否入境,都是中方需要面對的迫切問題。

預計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國內疫苗接種率將會更為可觀。如果奧運會得以安全、順利舉辦,將是對中國健康碼互認機制,以及國內防控疫情成果的公開認可。更進一步,中國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打造出一個以其為中心、將疫情屏蔽在外的「免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