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中國創造」蓄勢待發?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2021年,中國外貿形勢開局向好。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21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錄得8,344.9億美元,同比增長41.2%。其中,出口額錄得4,688.7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0.6%;進口額錄得3,656.2億美元,同比增長22.2%;貿易順差高達1,032.5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逆差72.1億美元)。

中美貨物貿易大幅增長

隨着疫苗接種全面鋪開,海外疫情得到緩解,經濟復蘇對消費需求的拉動十分明顯。2021年前兩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54.1%,佔出口總值的60.3%。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電腦等產品)出口額為2,339.8億元,增長68.5%;手機出口額為1,495.9億元,增長49.2%;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額為272億元,增長93.4%。

中美貨物貿易總值錄得7,163.7億元,同比增長69.6%。(資料圖片)

當前全球經濟仍處於復蘇期,中國的外部需求十分旺盛,未來出口景氣有望延續。中國海關總署的調查顯示:「近期出口企業反映出口訂單增加、對未來二至三個月出口形勢表示樂觀的比例均有所提升。」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爆發時,內地大量工廠停產停工,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當時,多名美國政治人物公開表示,疫情會迫使各國重新考慮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大量跨國企業或將從中國撤出,並趁機宣傳「中美脫鈎」。

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了,美國還是離不開中國製造。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2021年前兩個月,中美貨物貿易總值錄得7,163.7億元,同比增長69.6%。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錄得5,253.9億元,同比增長75.1%;中國自美國的進口額錄得1,909.8億元,同比增長56.1%。

中美貨物貿易總值錄得7,163.7億元,同比增長69.6%。(資料圖片)

推動製造業自主創新

當然,中國雖然是製造業大國,卻不是製造業強國。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三十年。」苗圩認為,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鏈子」風險明顯增多。

為了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政府在3月5日公布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並給出了兩個重要的量化目標:一是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17%(2019年該比重為11%)。

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和外部競爭環境正在不斷推動製造業自主創新。而且,在很多「卡脖子」、「掉鏈子」的領域,中國已經實現了突破。例如,在美國禁止出口超級電腦所需晶片後,2018年中國超級電腦包括處理器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再例如,「十三五」期間,中國生產的高檔數控機床「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實現了從500小時到1,600小時的跨越,部份產品達到國際先進的2,000小時;精度整體提高20%。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美國需要「中國製造」 中國需要「中國創造」》。如欲閱讀全文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標準不一 指引不清 長者應否接種新冠疫苗?

正視「再工業化」錯誤 帶領「香港製造」重生

區塊鏈鑄藏品 顛覆拍賣市場 數碼藝術狂熱 投機泡沫破滅?

婚戀網站方興未艾 印度告別「盲婚啞嫁」時代?

乘勢而起 華語樂壇進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