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1︱增長目標訂在6% 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是遲早問題?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如期在上周三(3月3日)揭幕。兩會重新恢復在3月份召開,意味着中國社會已逐步脫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恢復常態。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內地,導致兩會延期至5月下旬召開,會期也壓縮至一周內。今年兩會儘管延續了限制會期時長和中外記者採訪規模等,甚至據稱出席的逾5,000人都在會前接種了新冠疫苗,但顯然,這並沒有影響北京的既定政治節奏。
「中國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表明,中國已經準備好採取措施,來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勁增長。」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在李克強宣讀2021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並披露中國今年GDP增長目標後如此評論。
GDP增速6%以上 迎接後疫情時代
總理李克強解釋,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是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的情況,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就業、物價等預期目標,體現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要求,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當然,對於全球來說,這一數字較不少媒體的預期為低,不過,它仍然足以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第一動力,對全球經濟貢獻率持續超過三分之一。而且,在中國官方的表述中,6%被視為經濟增長目標的底線,實際增速預期可能突破6%,正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所說,這證明北京有底氣、有信心實現6%的經濟增長目標。
按此樂觀評估,如果中國繼續保持中高速度增長,將使得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提前至2028年實現,一舉改寫一百多年來的世界經濟版圖,對全球政經格局產生強大衝擊。當然,有悲觀聲音認為中國難以保持連續多年的增長態勢,新冠肺炎疫情同時摧殘了中國經濟,而隨着改革紅利的消退,中國的經濟將有很大機會出現停滯。
然而,中國經濟在2020年最終實現了2.3%的增長,是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但在美國和歐盟等競爭對手步履蹣跚之時,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嚴厲措施,使其得以重啟經濟。
但事實上,中國政府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6%以上」,被外界認為已經較為保守,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將達到8%。
請注意,即使6%,對於中國政府的意義也不僅僅是彰顯疫情重啟信心那麼簡單。如果直到2035年之前,中國經濟增長率每年都能在6%以上,中國的GDP將會愈來愈逼近美國。
「6%」背後,是中國經濟何時超越美國的問題。無論是BBC,還是美國之音,都給出了自己的猜測。儘管像美國之音仍然在放大「中國經濟永遠不會超過美國」的報道,但對於世界範圍內的智庫而言,這已經不是一個「是與否」的問題,而是一個「早與晚」的問題。
上文節錄自第255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8日)《兩會觀察:復訂GDP目標展現信心 北京規劃後疫情時代經濟路線圖》。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封面報道】別讓猜忌毀了「一國兩制」 香港需成另一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