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演變的關鍵時刻:1981年對台軍售危機
目前,中美關係正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國總統後,中美關係何去何從,備受全球各界關注。在40年前,中美剛建交、蜜月期剛開始不久,中美關係就產生危機。當時,白宮剛換主人,與現在的情形有點類似。
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為爭取選票,共和黨候選人里根(Ronald Reagan)在競選中宣布,如當選總統,他將與台灣互設官方聯絡處,恢復「官方關係」,並承諾「優先考慮台灣的防禦需要」。此時,美國正在醖釀向台灣出售FX型先進戰機。里根的過激言論讓北京坐不住了,中國媒體開始連篇累牘進行抨擊。
由於擔心激怒中國,里根派競選搭檔老布殊(George Bush)於當年8月訪華向鄧小平做解釋工作。鄧小平請他轉吿里根:如果共和黨競選綱領中對中國政策部分和里根最近發表的有關言論真的付諸實施,只能導致中美關係倒退;如果以為中國怕蘇聯,有求於美國,將默認這些政策付諸實施,那完全是妄想。
儘管中國發出了警吿,但里根當選總統後仍採取了激怒中方的行動。先派其外交顧問訪台,又邀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蔣彥士出席總統就職典禮。
就蔣彥士受邀問題,中國明確表示:如蔣彥士出席典禮,等於製造「兩個中國」,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決不出席。美國被迫讓步,宣布已抵達華盛頓的蔣彥士「因病住院」不會出席典禮後,柴澤民才出席里根就職典禮。
與此同時,北京針對荷蘭向台灣出售兩艘潛艇,於1981年2月從荷蘭召回中國大使,並要求荷方撤回大使。5月將中荷關係降格為代辦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將有關決定都通吿了美方,希望美方不要步荷蘭後塵。
1981年6月,美國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應邀訪華,與中方對話。就美國對台軍售問題,北京準備了高、低兩套方案。鄧小平說,高方案(即定期停售)無法實現時,可考慮低方案:第一,數量照舊,性能不要超過卡特時期的水平,飛機不超過F5E,絕不能售台潛艇、軍艦;第二,要逐步減少,直至停止。
拜登曾和中國領導層交往密切,對華關係認識也在發生變化(請點擊大圖瀏覽)
在與中國外交部長黃華會談時,海格放出誘餌,宣稱將取消不準向中國出售武器的禁令,並考慮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但中方堅持反對美國繼續對台軍售。
1981年10月,在關於合作與發展的墨西哥坎昆會議期間,中國總理趙紫陽與里根直接交涉對台軍售問題。黃華向海格轉達了趙紫陽的談話內容:售台武器須在規定的期限內,性能和數量不超過卡特時期的水平;並逐年減少,最終停止。
隨後,黃華訪美會見里根。黃華表示,中方因荷蘭售台潛艇事,已將中荷關係降為代辦級,中方在此問題上不能有雙重標準。里根則說,他要執行國會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包括其中有關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內容。黃華吿訴里根:在雙方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美方不得售台武器,否則中方將作強烈反應。
1981年12月,中美雙方就美國對台軍售問題在北京開始正式會談。會談前,海格曾向里根提交一份備忘錄,從全球戰略出發,建議力爭使中美關係不降格。他認為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並不需要美國向台灣出售很高的武器限額,建議里根接受中方「不超過卡特政府時期水平」的要求。而中方也對高、低兩個方案作了評估,認為實現高方案(即定期停售)的可能性不大,堅持低方案,即先限制質量和數量,逐步減少,直到最後解決停售問題。
鄧小平與中美關係(請點擊大圖瀏覽)
1982年1月,美國助理國務卿霍爾德里奇(John H. Holdridge)訪華通吿中方,美國已決定不再提高售台飛機性能,不擬向台灣提供FX或F5G型或F-16型戰機,但將繼續助台生產原有的F5E戰機。以此舉表示美方已作讓步。
5月,美國副總統老布殊訪華。這時,正式會談已陷入僵局。鄧小平對老布殊表示:美國無限期地向台灣出售武器,實際上是給台灣提供保護傘。他要求美國領導人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減少,直到完全終止向台灣出售武器。」
7月,里根致信鄧小平,陳述美方有所鬆動的立場。收到里根來信後,鄧小平指示中國外交部,「美國相當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要求,把這樁公案吿一段落,現在是比較好的時機。」至此,中美在對台軍售問題上的較量暫時塵埃落定。
1982年8月17日中美簽署《八一七公報》。公報規定「美國政府聲明,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這份公報是中美雙方妥協的產物,措辭被指過於模糊,而且可以隨意解讀。比如,美國不尋求長期對台軍售,但沒有說明「長期」有多長。中美建交後近幾年「水平」的基準是什麼,沒有明確規定。雖然美國同意「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但並沒有設立期限。後來,中美圍繞對台軍售的較量持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