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拆爐封炕」恐致捱凍 限煤令何以淪「離地」兼「奢侈」?
農村燃燒散煤取暖,卻同時排放煙塵、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令河北、山東等地的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亦是北方霧霾天氣出現的主因之一。
近年,國家針對分布廣、難度大的農村散煤治理問題實施調整能源結構、環保等政策,提出用「煤改氣」、「煤改電」及燃燒清潔煤取締燒散煤,可籠統概括為「限煤令」。惟過去數年以來,個別地方政府的執行手法太強硬,引起民怨,上月甚至再出現「拆爐封炕」的事件,有失政策原意。
「煤改氣」、「煤改電」與清潔煤
華北地區的冬季寒冷漫長,冬季的供暖期至少3個月,卻因經濟及居住條件等因素無法實現集中供暖,而農村地區就會採用燃燒散煤取暖。作為替代燃煤的最佳能源之一,電能、天然氣無疑是一種清潔能源。
「煤改氣」即以天然氣入戶取代煤炭取暖,除了能提供充足熱量,也不會污染環境。雖然政府給予大力補貼,但燃氣成本高昂,對於普通農民家庭是難以負擔,令農民陷入「裝得起用不起」的困境。「煤改電」則主要採用空氣源熱泵代替燃煤取暖,即以電取暖,相比起天然氣取暖的費用較低,安全性更高。
不過,各地的相應補貼金額不一,比如河北邯鄲市前年的農村地區「煤改電」工作實施方案為例,採暖期農戶用電補貼為0.12元/千瓦時;山西太原市用電補貼為0.2元/千瓦時。同時,各地實施的補貼政策時間不同,當政策取消後,「煤改電」取暖成本無疑會加重農民負擔。
清潔煤取暖類似於傳統的燒煤取暖,但燃燒後不會造成空氣污染。不過,清潔煤難燒,且價格比散煤貴,取暖效果差。同時,河北唐山、承德等地前年屢傳有人燃燒清潔煤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雖然官方澄清事緣村民沒有使用清潔煤的配套設備,但足以令潛在用家卻步。
個別地區弄巧反拙「禁煤不禁污」
其實在京津冀,陝西、山西、河南等重點區域的農村、城鄉結合部等,推廣「煤改氣」、「煤改電」的進展較為順利,成效顯着。但部分暫時不具備天然氣與電力基礎設施等條件的地方及非重點區域,由於居民習慣、經濟成本等因素,推廣清潔能源取暖的難度較大。「煤改電」需要電力基建,但部分農村地區的相關配套完善需要大量投資,地方財政短期內難以支撐。
實際上,部分已經推行「煤改氣」、「煤改電」的地區仍然存在散煤復燃現象,與民眾年收入和清潔取暖實際運行費用不無關係。單論今年冬季的「限煤」情況,陝西、山西等地方政府為了禁止民眾燒煤,更不惜勞師動眾拆除村民家中的鍋爐,用水泥封火炕,沒收散煤,早年甚至有出動無人機拍攝監督。
最惡劣的結果發生於2018年,其時在山西太原有村民被迫捱凍,只能以各種方法取暖,包括收集舊傢俱、廢舊地板和枯木等燃燒取暖,導致「禁煤不禁污」。必須指出的是,幾年以來地方政府的表現已改進不少,例如今年便向村民發放電熱毯等電取暖設備,然而有村民坦言,電熱毯功率較大,電費補貼不足,根本負擔不起。
亟須因地制宜、提供財政補貼
若要實現清潔取暖,就短期目標而言,地方政府應因地制宜,結合各地資源和基礎設施,分階段在有相應基礎設施條件的地區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在人口密度低的農村地區推行清潔煤取暖,又或在建築設計上提升房屋保溫性能。
在長期目標方面,可根據當地資源條件,採取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餘熱等多種取暖方式。而清潔取暖的可持續性,更需要以「用戶用得起」為前提,因此地方政府應在收爐封炕之時,須確定村民家中已可使用清潔能源。同時,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很大程度上依賴補貼,若果地方財政未能每年撥出一筆資金以作支援之一,或有大量農戶因無法承擔高昂的取暖費用而重新燒散煤。
實則地方政府只要在推行農村地區改用清潔能源之前花時間諮詢農戶,做好研究,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套適合當地的取暖模式,而非一窩蜂拆爐封炕,已能避免衍生諸多流弊,不至於招人話柄說是「離地」兼「奢侈」之餘,更拖累「限煤令」的良好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