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困境|豆瓣負債者聯盟引熱議 月薪4千欠債30萬因借錢太易?
內地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然而在提供便利的同時,卻也助長年輕人過度消費,甚至加劇無力償還債務的問題。內媒近日報道,社交網站「豆瓣」上一個名為「負債者聯盟」的小組,創建1年多已有3.3萬名成員,當中大多數是深陷債務危機的年輕族群。
雖然害人不淺的P2P網貸已被取締,但「超前消費」的文化和垂手可得的網貸服務,仍為年輕人的債務狀況埋下定時炸彈,甚至有人為此走上絕路。如何令年輕人擺脫債務困境,成為執政者、商家和當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畢業四年多,負債20萬,痛不欲生。
「90後」人均負債12.7萬
中國年輕人的債務問題有多嚴重?根據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2019年發布的最新《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信貸產品在年輕人群中的總體滲透率已達86.6%,扣除作為支付工具的部分後,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另據滙豐銀行公布的數據,內地「90後」人均負債為12.7萬元(人民幣.下同),需要18個月不吃不喝方能還清,負債額在亞洲同齡人中排名第一。
「負債者聯盟」小組成員們的債務狀況就更為嚴峻。根據網民對2020年11月小組所有帖文進行的統計,涉及到負債金額的共有588個帳號,總負債金額為1億7724萬元,人均負債金額達到30萬元,「月薪4000負債30萬」、「25歲負債40萬」、「網購負債70萬」的成員比比皆是。
這些年輕人的「債主」並非親朋好友,而是近年來興起的各類互聯網借貸平台。螞蟻金融「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微粒貸」等借款業務層出不窮,且都以年輕人為宣傳對象,不少平台聲稱沒有借貸門檻,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電話號碼,就可以輕鬆借到一筆額度不小的款項。
別人輕易擁有的,我也想擁有……看了看花唄和信用卡額度,發現自己可以承擔得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年輕人們借款的渠道被極大地拓寬,但被債務裹住的人生也讓他們越繃越緊。有「負債者聯盟」小組成員就表示,自己從2017年開始,借款從幾千漲到一兩萬,後續隨着債務愈來愈多,只能靠著「以貸養貸」來緩解,一度身負15萬貸款,每天省吃儉用下用了3年才清償了大部分債務。另有成員表示,自己靠着工資省吃儉用,用4年時間才將網貸還清。
遺憾的是,一些年輕人未能順利走出債務泥潭,甚至了結自己的生命。2019年8月,從南京一間知名大學畢業2個月的青年許陽(化名)不幸墮亡,在跳樓前的1年裏,他從10間持牌金融機構貸款36次,累計獲貸款7.2萬餘元。同年,25歲安徽青年小雲(化名)也因為以貸養貸,最終無力償還欠款,在還款到期日喝農藥自殺身亡,令人扼腕。
消費文化變遷是主因?
年輕人的債務危機,與當今社會上「超前消費」、「犒勞自己」等理念的盛行不無關係。全民購物節、直播帶貨,時時刻刻刺激著年輕人們的購物慾。有網民表示,在「雙11」等購物節,各種優惠機制眼花繚亂,如果跟不上「好像損失了1個億」;直播帶貨網紅李佳琦的一句「OMG!買它買它買它!」,也令深夜手機屏幕前的「90後」們腎上腺素激增。
有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就不諱言,受消費主義的影響,以及社交媒體上許多人炫耀自己的財富,人們會產生「別人輕易擁有的,我也想擁有」的想法,「看了看花唄和信用卡額度,發現自己可以承擔得起,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2020年9月發布的《90後人群消費白皮書》就將年輕人的消費觀總結為:「超前消費,整體不夠花,局部不差錢」。不同於老一輩喜歡存款和精打細算地過日子,成長於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現在的年輕群體注重享受,追求高品質的生活,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讓他們不自覺陷入到超前消費的泥沼裏。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80.98億元,是2010年的11.5倍,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這也證實了年輕人與上一代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
所謂的「整體不夠花,局部不差錢」,則是由於「90後」善於通過興趣社交,形成豐富的圈層文化,並樂於為之買單。一些年輕人會為了自己的興趣而不惜花費巨大,但在其他方面則能省則省,追求性價比。
網上購物消費的便捷體驗,也降低了購物的時間成本和心理門檻。根據《白皮書》,有63.9%的「90後」每天都會使用電商平台,而每天都會在網上消費的也佔到1成。
後「P2P」時代的網貸困境
年輕人自制力差固然有錯,但如果不是借錢容易,他們又哪裏有這麼多錢可欠?尤其是各種低門檻網貸服務的宣傳策略,也誘惑著年輕人不斷試探著債務的底線。近年來,P2P網貸平台(以服務營運商作為中間人,經網上平台或流動應用程式,配對借貸雙方)和各種金融詐騙湧現,許多涉世未深的年輕族群深受其害。
當局也加大力度整治P2P網貸亂象。2020年11月27日,國家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全國實際還在營運的P2P網貸機構到當月中旬已經完全歸零。至此,P2P網貸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然而,助長盲目消費的借貸產品並沒有隨著P2P網貸一起消失。也就在P2P網貸的消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京東金融也因為一則廣告招致廣泛批評,內容是一位農民工打扮人士因為母親暈機要求換座,空姐向其推薦升艙服務。後排的男士隨即替農民工解圍,表示可通過京東金融申請最高15萬元備用金。該則廣告被指誘導人群使用消費貸,且並未指明開通後需要自己逐期償還。
網貸門檻低 極盡誘惑「入坑」
其實,這種誘導超前消費的營銷方式,早已是網貸平台的慣用手法。例如,京東白條、「花唄」等信貸產品將「早買早享受,虧甚麼都不能虧待自己」、「趁年輕,想花就花,大不了分期還嘛」等廣告詞大書特書,將盲目超前消費「正當化」;支付寶還會不斷提醒用戶將「花唄」作為首選的支付方式。
「輸入手機號碼就可以借錢,提供信用分就可立即到帳」等借貸服務也是極為普遍。而這種沒有任何擔保措施下的金融產品,對於投資人的年化收益率則可以達到15%以上,較銀行貸款昂貴得多,無疑是P2P的二次演變,各種金融服務平台卻依舊充當着P2P的角色。
在這樣的消費觀念籠罩下,沒有自制力的人很快就會被物慾吞噬。於是,一些初入職場的白領,吃着5元的早餐、搭著人滿為患的地鐵,但也要買下一個過萬元的名牌手袋,吃上一頓好幾百元的火鍋,漸漸跌進了債務的無底深淵。
監管與觀念導正須「兩手抓」
面對年輕人的信貸危機,解鈴還需繫鈴人。一方面,政府和金融企業要向大眾普及正確的消費觀念,叫醒那些迷失在物慾叢林的年輕人。早在信用卡時代,已經有學生因為無力償還消費貸款,通過賣血、賣腎還債,未來互聯網金融更加開放,這類事件也不會是過去式,而極有可能是未來必會發生的事情,因此,社會消費觀念的導正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也要對借貸環境進行治理、規範。科技發展迅速,創新固然重要,但也要為民眾提供最基礎的金融安全保障。尤其是在年輕人的消費觀一時無法轉變時,對網貸平台的合理改善就顯得更加迫切。
當局近來針對「螞蟻金服」加強監管,也透露了整治信貸亂象的意味。有內地傳媒就直指,現時內地的借貸平台普遍都有「爆雷」(平台經營不善停業、清盤,而未能支付貸方本金和利息)的情況出現,而令人稍微放心的「花唄」及「借唄」,更是成為90後的簇擁,「90後幾乎都差『馬爸爸』的錢」。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更就此發文指出,「花唄」收費與信用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續費較高,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文中還清楚表達對於「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的憂慮,強調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金融機構相比,缺乏對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往往形成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