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戰「未解決」 北京料守3大協商原則
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舉行總統大選,新一屆政府將要繼續處理愈來愈棘手的中美關係。對於中國而言,最常見的論調是,無論擺上誰人放在白宮當主人,歷史大勢都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兩國角力將會延續下去,並且愈演愈烈,北京早就「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實則官方專家大多數都是由大處著眼,認為於美國窮追猛打下並不存在「以和為貴」的立場,所以他們都奉「以戰止戰」為出發點。然而根據打得最響亮的經貿戰,北京的對美「以戰止戰」方式有彈性亦有特別指涉,可粗略概括為3大協商原則。
一、有利於改革開放無妨「讓利」
中美經貿戰可以分為兩部份,一是關稅戰,二是科技戰。這場仗之所以打得起,緣於美國內部有意見認為,中國自居為「最大發展中國家」,於全球化供應鏈佔據不正當優勢,對美貿易逆差居高不下,而中資則有「偷呃拐騙」之嫌,以不見得光的手段侵害美國知識產權。美方於是乎就首開關稅戰端,再藉著動員封殺華為的包圍網,企圖「矯正」其眼中的「不公正」。
按人均收入計,中國確是「發展中國家」,而對美生意既是中國勞動人口在全球競爭中贏回來,也是令廣大的美國消費者得益,其中更有不少是美企在華投資生產再出口回到美國,華府那種自怨自憐論調事實上偏頗失真。
儘管如此,北京依然視經貿活動為雙邊關係的「壓艙石」,要打起上來不惜對美施以關稅回擊,同時也願意與華府於今年初談妥第一階段協議,內容包括承諾於2年內購買總值2千億美元的美國貨,修訂國內法以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以及解除金融業務的外資持股限制。
由此可見,讓利買多些美貨不是大問題,中國預期有足夠消費力,開放門戶亦不成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關鍵之一正正在於引入外資作公平競爭。
二、不容剝奪中國發展權利
可是輪到華為風波,雖然都歸類於經貿戰之下,但從北京的對美反應可以看出,當中利害已不止於商業利益而已。
華為上海舉辦Mate 40系列發布會 國行版價格較歐州版便宜約三成
表面上來看,華為風波只是重複一遍美國的對華指控,不過觀乎華府的種種行動,其力度之猛已超乎國安考慮和公平競爭。基本上美國正對一間企業發動「國家級攻擊」,動員盟友圍堵封殺,祭出全球供應禁令,更加要求加拿大拘捕和引渡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
華府旗幟鮮明地追殺到底,根本沒有洽商討論的餘地,難怪北京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美國鐵心要剝奪中國的發展權利。想當然爾,華為沒有在美國重壓下退下來,北京亦推出一系列「科技自立」方案以作應對。
三、不容本國資產和技術白白流失
撇除這種談都懶得談的惡意態度,中方甚至會某程度上接受美方顧慮,容許中資的海外業務分拆重組,與美企合資並接受美方監督,唯獨一去到「埋牙」談判,雙方底線亦同時圖窮匕現。
↓想了解TikTok以及它置身中美角力中的掙扎?(美國法官出手阻止TikTok被禁下載):
以TikTok為例,北京接受得到其美國業務獨立上市,由美企持股分紅並於當地分擔數據管理工作,不過控制權就必須仍掌握在中資手上,絕不容本國資產和技術白白流失,資本家為求脫身而罔顧整體國家利益。
無論何人當總統,要突破中方的談判界線可謂殊不容易,北京即於Tiktok協議敲定前夕,推出規範技術出口的新法規,藉此表明立場,而結果亦真的是協議擱淺,華府的Tiktok禁令則未知能否過得到法院一關。
主權紅線會劃在哪裡呢?中美經貿戰正是在這一點相持不下,華府於第一階段協議看似撈了好處,但終究動不了中國國企補貼這個「國本」議題,亦不能說鯨吞中企業務就鯨吞,預料北京面對美國新一屆政府,不會改變上述3大協商原則,華府亦將以此為起點,繼續思索是要堅持推進抑或接受中方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