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拜登若當選 美台自貿協定機率增?
10月30日,中央社刊出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專訪。她表示,民主黨籍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若當選,美國對台交往將轉低調,但簽自貿協議(FTA)機率反而較高。
在台灣民眾幾乎是全球各地當中最希望特朗普(Donald Trump)連任的民意氛圍下,預先幫拜登若當選的台美關係大衰退「悲劇」打下預防針,固然是用心良苦,但葛來儀說的話是真的嗎?從政治上與經濟上來說,其實都是邏輯不通。
就中央社刊出的兩篇專訪內容而言,葛來儀一方面對於美國國會改選可能會有幾位挺台議員落選表示「這完全不需要擔心」,並指出美國國會挺台聲浪強勁,不會因為幾位友台議員選輸或離開而有所改變,未來議員也會持續提出法案對抗中國;另一方面卻稱,假如拜登當選,美國對台關係會轉趨低調,因為「刻意挑釁習近平或迫使中國作出回應,不見得對台灣有利」,但是話鋒一轉又指出只要更換新的貿易代表,美台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機率會較高。
眾所皆知,台灣與各國簽訂經貿協議向來是非常「高調」的行為,目前台灣已簽定的自由貿易協議與經濟合作協議(ECA)有11項,扣除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有八項協議在簽約當時都是台灣的邦交國,只有新加坡、新西蘭是以非台灣邦交國的身份與台締約,而簽約都是在2013年兩岸和緩友好的脈絡下達成。
目前兩岸關係幾乎形同水火,官方交流完全中斷,民間交流也屢屢遭到台灣政府以國安問題「提醒」,軍事上更是持續緊張。如此氛圍下,美國若要跟台灣簽FTA,怎麼可能會是「低調」?而拜登若當選,又怎麼可能一方面修補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另一方面仍與台灣洽簽FTA?
另外葛來儀稱,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美台進一步經貿合作的阻礙。這固然是事實,但是難道拜登上台、撤換萊特希澤,台美FTA就會順行無阻?若從整個美國貿易結構來看,進出口金額最大的就是中國大陸,2019年中美進出口累積雖然下跌10.7%,仍有5,412億美元;而台灣對美貿易僅有811億美元。這個結構就擺在眼前,不論換上誰當貿易代表,都不可能把大陸視為比台灣還不重要的貿易對象。尤其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明訂中國大陸將在兩年內採購2,000億美元美國貨,而2019年美國對台史上最大單筆軍售金額,也僅80億美元。
歸根結柢,為什麼葛來儀這時候需要出來不斷「安撫」台灣?如果檢視各地民眾對於這次美國大選的態度,即可發現台灣幾乎是唯一高度支持特朗普的地區。而不少台灣人卻未曾細想,為何其他國家民眾較不支持特朗普?這跟特朗普對國際秩序的破壞有何關聯?而台灣挺特朗普已付出哪些代價?
沒辦法客觀的從國際格局上來檢視特朗普的問題,其實倒也不是台灣沒有吃過虧,而是台灣自己在美中台關係的能動性上日漸縮減。即使不論拜登或特朗普當選,美國對華政策都會是受全球矚目的施政面向。但台灣社會過於注重美國對華政策,是否也正表示,台灣自己已經先把兩岸關係死鎖了,才必須處處看美國的動向、深怕美國「挺台抗中」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