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迫近・四】待爆之驚雷:今天台海比1996年更兇險
近來台美關係不斷升温,蔡英文政府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緊張對立的兩岸形勢已經令武統成為大概率選項。而在中美關係惡化的疊加效應之下,習近平在抗美援朝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更被人視作一場「戰爭動員」。
台海戰雲密佈,任何一方都無法承擔戰火延燒的後果和代價。《香港01》為此推出「武統迫近」系列報道,以期最大限度拋開籠罩在台海的層層迷霧,探究中美台三方的利弊得失,以及各方國際力量可能的選擇。
本系列報道共17篇,將以每日兩篇的頻率刊布,此為第四篇。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
台灣:逃不過的統一選項
1981年,鄧小平在《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談話中聲明,「由於台灣問題迫使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不會吞下去」,「我們說中美關係停滯不好,倒退更不好,但是一旦發生某種事情迫使我們的關係倒退的話,我們也只能正視現實」,「這種話說多了並不好,但要明確一點,即在台灣問題上如果需要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只能面對現實,不會像美國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中國出於反對蘇聯的戰略會把台灣問題吞下去,這不可能」。
鄧小平說這句話的背景是中美建交初期,美國社會有不少聲音認為中國為了改革開放和抗衡蘇聯壓力,會有求於美國,故「像台灣這樣的問題,中國可以吞下去」。鄧小平出面駁斥了這種觀點,他一方面承認了中國「確實是窮,裝備也確實是落後」,「真誠地希望中美關係不但不要停滯,而且要發展」,但另一方面聲明中國「不信邪」,「需要中國自己做的事情,中國是敢於面對現實的」,而台灣問題正是中國不能退讓的底線所在。
彼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國內一窮二白,急需通過與西方改善關係來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尚且能在台灣問題上如此堅定,如今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綜合國力得到幾何級提升,而且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有望在2027年前後超越美國。中國大陸民眾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緒越來越高漲,人民對於「國家統一」的呼聲漸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陸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只會比鄧小平時期更堅定和更有底氣。
關於這一點,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兩岸長期分治和個人主義意識形態影響下已經難以接受和理解,卻也是無法迴避的最基本事實。政治現實不是空中樓閣,只能腳踏實地。
坦率說,並非只有中國如此執着於領土主權問題,縱使世人眼中的民主國家英國、美國,何嘗不是把領土主權問題視作禁臠?不然,就不會有北愛爾蘭的流血衝突,也不會有南北戰爭。對於有着悠久大一統傳統的中國而言,更是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退讓,區別只是以和平談判解決兩岸統一問題,還是不得已採取最壞的武力方式。
因為從政治現實主義來看,統一是大陸的根本訴求,兩岸綜合實力又極其懸殊,所以,就像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點評李登輝時期帶有分離主義傾向的政策時所言:「這不會改變最終統一的結果,這樣做只能使台灣在重新統一的實際發生時更加痛苦。」
有人問,如果沒有中美關係惡化,如果不是蔡英文政府向台獨衝鋒,或者是換了國民黨馬英九執政,兩岸關係或許就不會有今天這種兵兇戰危的局面?就沒有當前這場圍繞「統與獨」的熱線交鋒?這個事情要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沒錯,如果中美關係沒有這樣急劇惡化,美國不這樣明目張膽赤裸裸打台灣牌,中國也許不會對美國堅持「一中」失去信任,會通過繼續與美國溝通來對台獨施壓,如果可能,會努力以和平方式重構兩岸關係。如果換了國民黨馬英九執政,也許雙方的溝通會比民進黨蔡英文平順一些,兩岸關係也會和睦許多。
但另一方面,就算中美關係沒有惡化,就算蔡英文政府能夠做到「維持現狀」,或者就算是國民黨馬英九執政,「統獨」問題依舊是兩岸今天必須面臨的選擇,也改變不了習近平在十九大時提出的統一時間表,以及後來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
對於中共來說,「統」是一個勢在必行的歷史選擇,不會隨着中美關係變化而變化,也不會因為是國民黨馬英九或民進黨蔡英文執政而消失或存在改變,只要「勢」到了,「統」就必須要行。沒有蔡英文,中共仍然會推進兩岸統一,還是會在台灣引發反彈與反感。蔡英文只是以自己的意識形態和聯美抗中的國際路線,點燃了武統這個引線,讓它不再是放在抽屜底的備案。如果不是蔡英文,台灣就不會陷入到中美的世紀衝突中,也不會為台灣帶來如此巨大的戰爭風險。
中國大陸絕對不尋求與台灣發生戰爭,更不願意和美國打仗,如果能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武統絕對不是最優選項。但是面對台海形勢急轉直下,兩岸統一的機會可能稍縱即逝,為了避免打仗,就只能做好以戰止戰的準備。對北京來說,尤其是對習近平來說,他絕對不會允許在自己的任上,在中共進入第二個百年之後,出現「兩個中國」或更有甚者「一中一台」的局面,讓台灣問題繼續拖下去。
至於台灣獨立?別說習近平,對任何一個中國大陸的執政黨,任何一位領導人來說都不可能。中共一定會傾盡全力阻止這一事件發生,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都不可能制止。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情,任何政黨和領導人在大陸都將立刻失去執政合法性。
兩岸:待爆之驚雷
以中美矛盾衝突為主軸,世界正進入動盪變革期,受此支配的兩岸關係,正進入幾十年來最危險的局面。中國大陸在向統一的目標邁進,而蔡英文和民進黨卻以冒險主義、台獨機會主義作為藥引,空前激化了兩岸矛盾,而為了台獨夢想而心甘情願配合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的戰略,又進一步加劇了今天台海的緊張。
有人可能會說,今天的局面好像還沒有1996年台海危機緊張。那個時候美國的航空母艦都開到台灣海峽了,全台灣人心惶惶,有很多人甩賣股票,買好了逃離台灣的機票,軍事單位也在日夜備戰,做好了隨時開戰的準備。類似這種情況今天並沒有發生,雖然有疫情要防控,但通過網絡可以看到人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好像並有戰爭來臨的氣氛。
或許這正是台灣問題之所在,它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身處的危機,更不明白為什麼今天的台海絕對比當年更為兇險。1996年台海危機頂多不過是金門等外島危機,當時台灣在軍事技術上還有某些相對優勢,中國大陸尚缺乏任意渡海作戰的能力。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以及剛在波斯灣成功阻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向全世界展現了美國的軍事超強態勢,讓美國有充分的自信,派兩艘航空母艦就足以對解放軍形成有效威懾。任何大規模戰爭,無論在兩岸還是中美之間,在當時都打不起來。
今天,中美關係已勢同水火,兩國在區域內的軍事力量處於仲伯之間,解放軍甚至具有相對優勢。而兩岸實力對比已經完全失衡,蔡英文政府追求台獨要比當年李登輝訪美的性質更嚴重,而在對岸北京,今天執政的習近平又是一位具有強烈進取心的政治強人。這就意味着,如果衝突一旦真的不可挽回地要發生,台灣本島會立刻成為戰場,那個在葡萄牙語中被稱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島嶼或會瞬間化為焦土。美國航空母艦迄今還不見蹤影,恰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就如同1958年金門炮戰,當解放軍大炮一響,承擔為蔣軍護航的美國軍艦就立刻從金門海域消失一樣的道理。
對於美國而言,不論怎麼宣稱與台灣理念和制度相近、通過再多友台法案,都難以改變將台灣當作遏制中國大陸的棋子以及對台「口惠實不至」的現實。從當年美國不顧及與台灣的友好情誼,堅持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再到後來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大陸建交就能大致推斷出,今天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非那麼情比金堅。蔡英文和民進黨只是裝睡不懂,刻意塑造台美關係越來越牢固的輿論氛圍和幻象,甚至不惜成為美國壓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一再踐踏大陸的底線。
孟子有句名言,「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韓非子・亡徵》同樣有云:「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身為弱小一方的台灣,在面對與自己實力日益懸殊的強者大陸時,理應展現「以小事大」的智慧,為自身爭取最大生存和發展空間。
但不可思議的是,在中美兩大強權對抗的風險前沿,民進黨不是聰明地躲開雷區,而是試圖虎口拔牙,和美國右翼互相加持,不斷掏空「一中」政策的實質,一步步把中國大陸逼向牆角,在現實層面造成台海爆發戰爭衝突的概率急速上升,令台灣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擦槍走火的火藥桶。
除了瘋子,沒有人喜歡戰爭。正如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當年寫《文明的衝突》時,念茲在茲的是怎樣通過揭示文明衝突的風險,來警醒世人努力避免文明衝突。今天本文的用意同樣如此。我們不希望看到戰爭發生,也無意於渲染戰爭恐怖來嚇唬兩岸民眾,但我們從過去幾年尤其是近來兩岸緊張情勢和中美對抗相互疊加中,非常不幸地看到身處兩大強權衝突前沿的台海,正步步逼近戰爭衝突的危險邊緣。
人類歷史經驗表明,許多時候,戰爭的爆發並非因為有誰想打仗,而主要由於雙方不能化解和管控日漸增加的敵意和對抗,以至於在長時間惡性互動和誤判中的某一天不幸地走向戰爭。在台海形勢風起雲湧之際,我們依然希望撥開雲霧,祈求各方能在理智清醒的情況下審視台灣身處的險境,展現最大智慧,以避免戰爭這種最不讓人樂見的情況發生。兩岸應該找到一條通向未來的和諧相處之路,讓中國人永享和平與繁榮復興。
點此進入:【武統迫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