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拆中天是消除台灣的「異音」

撰文:屈彥辰
出版:更新:
+3

日前,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召開台媒中天新聞台的換照聽證會,最遲至12月初將有中天新聞的「最終結果」。面對NCC的來勢洶洶,國民黨在黨主席江啟臣的帶領下,開展一系列的抗爭行動,諸如10月26日的「新聞自由公車」活動,以及同步在NCC聽證會現場外圍展開的抗爭行動。

綜觀支持中天新聞台換照的陣營,包含國民黨、半途表態的台灣民眾黨在內,紛紛以捍衛「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為號召,抑或是呼籲NCC審查「制度化」,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對於中天恐將面臨「關台」的事件有所警覺。

國民黨抨擊,審查會名單一點都不中立,完全是針對中天而來,江啟臣直言,幾比幾的決議都只是藉口,NCC變「髒兮兮」。

NCC在聽證會所舉出中天作為媒體有不當行為的「例證」,其實仍不脱2018年台灣九合一大選及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期間,有關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個人」的新聞比例過高,換言之,NCC的說詞跟舉例乃是暗指中天「造神」韓國瑜。

然而,在2015年期間,台灣媒體亦對蔡英文個人有所「正面報道」,比方說2015年12月期間,曾有報道稱「基督教眾牧師為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聯手祈禱的當下」,「現場民眾目睹聖光乍現」,「原被雲層稍微遮住的陽光,在祈禱快結束前突然從天空灑下,『聖光』氛圍充滿現場」──若依NCC的說詞觀之,這類報道則可說是封建時代才會出現的「天命所歸」,程度還更勝「造神」,NCC「顧此失彼」的說詞是站不住腳的。

什麼都別管 先拆中天就對了

國民黨高舉捍衛新聞自由跟言論自由的大纛,又試圖搶佔「捍衛台灣民主」這個制高點,雖是一個說得上嘴的理由,卻也平淡無奇,面對NCC的政治威壓顯得軟弱無力。

NCC此刻的作為恐怕更像「試水温」。綜觀目前的台灣媒體,受限於台灣社會整體政治正確的氛圍,加上外部環境的「抗中氣氛」,各家媒體或多或少帶有一點「綠色價值」,再不然是得批當政者批得相當隱晦,更遑論本來就親民進黨或乾脆站邊的媒體。

NCC這一波操作,如果真「達陣得分」,關掉中天而消除「異音」,NCC便是開了「讓台灣社會整體達到政治正確、聲音同一的社會控制」第一槍。中天應是目前各家台灣電視台中最「政治不正確」的媒體,台灣少了這種「異音」,未來台灣的媒體選擇將是「看似多家媒體,資訊接收管道的選擇多樣化,實際上傳達的都是同一類聲音」,原因在於中天被殺雞儆猴後,其他媒體不論是平面、網路、電視台多少會「收斂」些,報道內容可能會加點「政治正確」的調味料。

此類資訊自由、資訊接收管道多樣化的虛幻表象不過是社會控制的第一步而已。

控制媒體 「我是你的眼」

控制媒體等於控制「人們的眼睛」,人們常接觸的資訊接收管道呈現符合「某些人」希望的「政治正確」內容,在資訊開放自由、選擇多樣化的假象之下,更沒有人會發現「似乎哪裡怪怪的」。

控制人們的眼睛後,下一步便是「社會弱智化」,比方說不停播送「政治正確」內容,內容重複性極高又是單一立場,藉以剝奪人們思辨資訊的能力,在民主選舉這種數人頭的規則下,無思辨能力者數量最多,也將成為影響力最大的一群,也因最容易被利用、操弄,「有心人士」的目的自然容易達成。

網路可能會是繞過媒體暨社會控制,看見真正多樣化資訊的突破口,但是某些政黨的側翼透過高強度的網路操作,讓支持特定立場的文章出現頻率高的話,同樣會形成資訊屏蔽,依舊無法跳脱由「某些人」設定的語境。

總的來講,中天關台與否,並不是單純涉及新聞自由或言論自由、台灣民主等,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是社會控制這部分,而中天關台與否之於執政黨也在測試台灣社會的「容忍程度」,能則順水推舟,擴大控制程度;不能則見好就收,日後再圖其他方法──如果台灣民眾強烈反彈,也都是NCC和審查委員的錯。不論如何,中天關台風波已讓「某些人」的野心顯露,所謂的審查可能更像是走個過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