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上市前夕 如何認知馬雲「批判」中國金融監管?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中國的金融監管,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究竟是否應該放鬆?可能政府和企業都要換位去為對方思考一下。作為政府,尤其是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因為追求所謂的「創新」,就能夠允許危及國家金融安全的風險隱患存在,政府的目標是社會穩定,行以致遠。而馬雲這種企業家,對於「監管」的思考肯定不會從「社會穩定」的維度去考量,他是商人,所要的是「自由」,是寬鬆,是利益。二者角色的不同,決定了對於「監管」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2020年10月24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一番犀利講話,在中國金融圈引發不小的震動,似與政治圈當前在金融方面的政策指向有所背離並因此受到批評。在馬雲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即將上市前夕的這場爭論,究竟有何玄機?

馬雲批監管引發爭議

馬雲約20分鐘的演講就中國的金融話題,拋出很多帶有一些哲理意味的格言警句式的論斷,代表性說法包括:「全世界更多在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很少去想年輕人的機會、發展中國家機會在哪裏」,「巴塞爾協議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今天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

「巴塞爾協議」是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成員為了維持資本市場穩定、減少國際銀行間的不公平競爭、降低銀行系統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推出的資本充足比率要求,被視為當代世界金融體制的基石之一。中國是該協議的支持者。

同樣在這次金融峰會上,稍早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以遠程視頻的方式致辭時大談金融風險,表示「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環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還有一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一些人看來,馬雲所說的「(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似乎有些「針尖對麥芒」的味道。

而且,馬雲在演講中通過多個角度表達對金融監管的不滿,例如「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不夠」,「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創新一定要付出代價」,「P2P不是互聯網金融」,「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政策是機制建設,激勵發展」等等,似乎也與中國高層透露出來的加強金融監管的方向背道而馳。

在馬雲發言之後,中國官方立時作出觀點鮮明的表態。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當天峰會上稱,「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中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則在第二天表示,「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前段時間的網絡借貸、虛擬貨幣交易等活動,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亂象,要堅決加以整治。」

未知鄒加怡與尚福林的發言是基於提前備稿,還是臨時因事而發,但是顯然呼應了王岐山在金融風險問題上的講話內容。

10月26日,中國光明網發表評論文章直指馬雲《馬老師所言或未危言聳聽卻張冠李戴》。文章稱,「如果說金融監管是不該管的管了,該管的沒管,那麼,支付寶、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創新應該歸類於『老年人俱樂部』下的『該管』項,還是『該管沒管』項呢?這樣的邏輯矛盾,非有先置的張冠李戴而不可。」文章進一步推測稱,「因為馬老師上述演講,並非是茶餘課後的閒篇,而是在螞蟻集團就要上市(IPO)大背景下的有的放矢。」

在馬雲的設想中,在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全新的金融體系」裏,應該有他的阿里巴巴和螞蟻的位置。而這種場景的出現,需要以政府的寬容和放權為前提,例如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寬容,在中國央行有意發行的「數字貨幣」方面放權。

馬雲一番演講攪起的這場輿論風波仍在發酵,在中國網絡的平台上,不僅馬雲的講話出現被「刪」的情況,「虎嗅網」刊發的評論《誰都可以抱怨監管,唯獨螞蟻不應該》都被刪除。在螞蟻集團上市前的關鍵期,無論是螞蟻集團還是中國政府,都不希望這個圍繞「金融監管」的討論被進一步放大。

中國政府的「平衡術」

中國的金融監管,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究竟是否應該放鬆?可能政府和企業都要換位去為對方思考一下。作為政府,尤其是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因為追求所謂的「創新」,就能夠允許危及國家金融安全的風險隱患存在,政府的目標是社會穩定,行以致遠。而馬雲作為企業家,對於「監管」的思考肯定不會從「社會穩定」的維度去考量。他是商人,所要的是「自由」,是寬鬆,是利益。二者角色的不同,決定了對於「監管」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中國人喜歡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並非一句「套話」。一個大國的執政者,就需要通過政策工具,在「穩定」和「創新」,「監管」與「自由」中找到平衡,小心翼翼地「烹調」。企業如果因為「過度自由」倒閉,也就是倒閉而已,沒有什麼企業是大而不能倒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出現「系統性風險」,後果和代價都是一個企業的興衰不可比擬的,即使阿里巴巴、螞蟻集團這種體量的企業。

2018年11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新華社)

不過中國政府也不能因此「守舊」,過度的監管會讓國家沒有活力。中國領導者說過「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王岐山的致辭裏也有類似的說法。當時王岐山在結尾時表示,「要堅持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並重。」「要在鼓勵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之間尋求平衡。」

可見在中國決策層的認識裏,一方面金融在中國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又需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是其對金融認識的「一體兩面」。

由馬雲所引發的這場輿論風波,也折射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金融正處於一個動盪、變動與轉型過程之中。當然,如果馬雲的話,能夠給監管層一些啟示,馬雲等中國企業家,也能認識到「監管」的重要性,二者構成一種「動態的平衡」是最好等結果——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正是在這種「平衡」之中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