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親自定調:經濟特區究竟姓「社」或姓「資」
習近平於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再度推崇改革開放的成效,並揭櫫經濟特區在新時代下得如何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今人恐怕很難想象,昔日無論是中共自身抑或海外人士,都有不少質疑改革開放與建立經濟特區的聲浪,畢竟這涉及意識形態與立國根基的重大方針。而作為試驗排頭兵的深圳特區,自然引來最多聚焦和批判。
由於1978年底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剛打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對於經濟建設的心理準備仍不夠充裕,因此當1979年4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1913─2002年)提出可試辦出口特區的構想時,有不少保守人士頗為擔憂。畢竟1978年10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編制的《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建設規劃設想》,雖提到要加快外貿基地建設,但主旨仍在加速農業生產,可沒要一口氣跨那麼大步伐。
但作為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表態肯定地說:「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由此出台了《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明令「試辦出口特區」,並於1979年7月正式批准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出口特區,接著中共中央又於1980年5月將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鄧小平對此曾解釋過「開始的時候廣東提出搞特區,我同意了他們的意見,我說名字叫經濟特區,搞政治特區就不好了」。顯然,這是出於防止政治體制跟著被改造的顧慮,亦有助於安撫保守派。
不過當深圳特區建成後,批判的聲音仍不絕於耳,何況中共黨內依舊存在大批認定「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復辟的人士,又看見改革開放後沿海地區隨之出現的一系列走私、貪污、投機倒把等腐敗趨勢,故對經濟特區的存在乃至整個改革開放都存有強烈的否定。為此,中共中央先於1981年7月批轉閩粵兩省和經濟特區的工作會議紀要,澄清稱特區絕非「租界」或「殖民地」,但仍難以消除保守派的疑慮。曾擔任深圳市委秘書長與發言人的鄒爾康,便回憶稱彼時還受到「深圳除了九龍海關門口仍掛著五星紅旗,一切都已經資本主義化」的抨擊。
但走私腐敗的風氣惡化得令人無法忽視,中共不得不多次嚴打走私和懲處涉案幹部,中紀委第一書記陳雲(1905─1995年)還嚴厲地批示道「對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我主張嚴辦幾個,判刑幾個,以至殺幾個罪大惡極的。雷厲風行,抓住不放,並且登報,否則黨風無法整頓」。1982年2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特意召開廣東福建兩省座談會,一面痛陳「廣東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三個月就得垮台」,一面將矛頭對準看似最不「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區。
身為理論大老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喬木(1912─1992年)在會議上宣稱「書記處研究室編的《舊中國租界的由來》這個材料,值得一看,也可以發下去。那些外國租界,本來並不是條約明文規定的,而是糊里糊塗地上了外國人的當,愈陷愈深,最後成了『國中之國』。這對我們,特別是對現在搞特區的地方,很有教育意義」。陳雲亦隨之附和,並在《舊中國租界的由來》上批載道「此件發全國各省市。對於辦經濟特區,要警惕這類問題」。3月,中共中央批轉該次會議的紀要與《舊中國租界的由來》。一時之間,經濟特區的存在更受訾議。
儘管1982年末廣東遞交的《關於試辦經濟特區的初步總結》,讓陳雲難得地表態肯定稱「特區要辦,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使特區辦好」,但中共中央批轉的文件《當前試辦經濟特區工作中若干問題的紀要》內形容特區「是我國人民民主政權管轄下的一個行政區域,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經濟上堅持以社會主義經濟為領導,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仍舊給經濟特區究竟姓「社」還是「資」留下爭辯空間,連胡喬木於1982年12月前往深圳考察時,都沒法擺脱這樣的疑慮。
根據深圳蛇口工業區與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1912─2018年)的談話紀錄,胡喬木對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1919─1998年)稱「特區恐怕不能是社會主義的,不然的話,全國都可以辦特區了,與社會主義應該有區別」,並形容這應該是「社會主義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這令梁湘擔憂得詢問應否公開發表,而胡喬木則答覆稱有需要時再講。不過爭論的火焰無法就此止住,時任國務委員的谷牧(1914─2009年)因而在1983年多次宣示「我們的特區已成為中外都很注意的特區。我們一定要從理論上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總結我們的經驗,這樣才能把特區辦好。這個問題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同時鼓勵中外官員應多實地造訪深圳,以免給自己設下框框,頗有鄧小平「實事求是」的精神。
而當鄧小平於1984年初巡視深圳、珠海、廈門等特區、並親自題詞寫下「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後,總算暫時壓住了質疑改革開放與經濟特區政策的聲浪,畢竟特區的繁榮證明改革開放的成效。接著鄧小平又定調稱經濟特區「還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1985年,鄧小平又向到訪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FLN)代表團時,聲明「深圳經濟特區是一個試驗……它是社會主義的新事物。搞成功是我們的願望,不成功是一個經驗嘛」。儘管此說引起外資的驚恐,以為中共沒決心貫徹改革開放,保守派更伺機攻訐經濟特區其實不過是依賴內地「輸血」而成長,根本沒賺到外國市場的錢。但這都表明鄧小平將之視為社會主義的組成部分。且隨著鄧小平多次堅定地表態支持改革開放後,海內外對改革開放的信心才日愈鞏固。
而今,大多數中國人民已不再質疑利用資本工具解放生產力、藉以促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的,且鄧小平也強調過「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1992年更再度明言「特區姓『社』不姓『資」。故值此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卌周年的時刻,回顧鄧小平以降歷代領導人的執政初心,對中共必是極有價值的歷史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