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北約秘書長籲爭「一個中國」詮釋權 歐盟會打「台灣牌」嗎?
10月1日,時值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前丹麥首相、前北約(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網站撰文,題為為《歐洲需要「一個中國」新政策》,內文指中國大陸已不在乎外界批評,毫不掩飾對全球的野心,所以歐盟國家應強化對台灣的關係以作反制,包括重啟與台灣的雙邊投資協定(BIA)。
拉斯穆森又強調,現時正是適當時機,容讓歐洲與台灣等印太民主地區在透明度、法治等價值基礎上合作。
劉霞獲釋被視為歐方折衷解難典範
對批評者而言,歐盟一向是「講多過做」,抗議示威和表達不滿居多,身體力行落場挑戰的情況少之又少,與美國揮舞制裁大棒形成鮮明對比。
對支持者而言,先不論歐盟是否真的只得嘴上強硬,他們認為歐方面對中美角力,不願被視為選邊站,同時又希望有效化解敏感爭議,所以才選擇靜謐外交與私下協商,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於2018年獲釋並赴德定居,就被視為歐方於多難局面下折衷成功的典範。
拉斯穆森一文顯然希望推翻既有互動模式,提倡歐盟不單應對中國更為立場鮮明與高調,更要爭奪雙方對「一個中國」的詮釋權。
在北京而言,「一個中國」的意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乃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而台灣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各國要承認這一原則才可以與中方建立正常外交關係。落實到具體行動,大陸政權的友邦除非獲得北京的首肯或默許,不應與台灣設立任何官方名義的交往渠道,更不應同意台灣以任何身份出現於任何國際場合。
認同「一個中國」不是認同「內政化」?
基本原理很簡單,北京一心要保持對台的外交槓桿,有能力決定台灣的國際空間大小,例如國民黨馬英九任內兩岸關係良好,台灣便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於世衛大會派出觀察員,而到了民進黨蔡英文接任後兩岸交惡,這個兩岸親善的默契就蕩然無存了。
坦言之,北京於國際社會成功將兩岸問題長年「內政化」,他國亦預設了要尊重其主權事宜,所以就算有意見也只限於場外講幾句勸籲之言。
拉斯穆森一文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依然死守住「一個中國」這條中歐關係底線,但就將這條底線與「內政化」分辨開來,認為不由得北京決定他國應該如何與台灣交往。
按其思路解讀,台灣不是主權國家,但其政體應當是國際社會一員,所以歐方可自行重啟對台雙邊投資協定,毋須北京首肯,更應支持台灣續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衛大會。在這台灣政體「國際化」的過程中,拉斯穆森還提議歐盟與台灣等印太地區民主地區組織非正式集團。
「美豬」進台與美台軍售或有鼓勵作用
無論如何,歐盟對台關係是進是退,真正目光都是放在中國大陸身上,特別是《中歐投資協定》長期處於「即將完成」的階段,前景不明朗,重啟對台協商是否可催促北京讓步呢?
拉斯穆森即寫得很直白,講明歐台合作可不是單方面施恩,歐方期望可處理對台貿易赤字,以及開拓台灣市場以助後疫情復甦;放諸於國際關係,拉斯穆森則判斷北京正與美國打貿易戰,無意與歐洲另開戰線。
拉斯穆森是前北約秘書長,實屬美國信任的政治人物,其主張也遠超歐洲政壇常見的「挺台」表態,最終有多少意見會為歐盟領袖所採納,實在令人存疑。不過從其言論可見,正當台灣政府力排眾議重開「美豬」進口,華府又傳出批准對台大額軍售,歐盟這一邊也有人似乎想效法華府,想延續一貫「美國走三步,歐洲走一步」的對華施壓模式,在與北京的談判中打一局「台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