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國民黨舞項莊劍 意在逼出美國台海戰略?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出人意料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於10月6 日在台灣立法院提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及《中(華民國)美復交》決議案,因為無法拒絕,國民黨團提的這兩個決議案,民進黨團等朝野黨團罕見的均「無異議」,形同「被動支持」通過。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只能倖幸然的說「國民黨終於良心發現」、「這是好事」。

蔡英文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得票一舉衝破800萬。(中央社)

一向被視為長於兩岸關係的國民黨,在解放軍軍機迫近台灣西南空域成為「新常態」、台海情勢在中、美對抗加劇而升温之際,提出「請美助台」、「中(華民國)美復交」決議案確實「反常」。不過,若從2022年九合一選舉的視角切入,國民黨的「反常」,表面上「反共」雖然走在「險路」,但舞出的「項莊劍」,指向的是美國政壇近來不斷操弄的台海政策「戰略清晰」議題,就「戰術」來說,實則是對民進黨發動的「突襲」,趁其不備成功攻上民進黨獨佔已久的「主流民意」言論高地建立陣地,進可攻、退可守。

眾所皆知,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大敗與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大勝,民進黨並沒有任何政黨內造改革,兩次選舉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外部情勢的變化,包括愈演愈烈的中、美對抗、2019年初的「習五點」、年中的「香港騷亂」,蔡英文與民進黨利用外部因素化身「辣台妹」、「辣台派」,撩撥台灣民眾的「恐懼」大賣「芒果乾」,就算選前出現「買網軍」、增加公投難度、以「國家安全」之名限縮人民言論、就業自由、「沒收」農田水利會資產等荒腔走板、違反「民主、正義」之事,仍舊輕易贏得817萬「主流民意」支持。

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國民黨及泛藍陣營的「內耗」影響固然很大,但不容否認,國民黨「親中」標籤不斷被放大,美國透過種種「友台法案」及《台灣關係法》生效40周年紀念活動等強化「民主同盟」印象,產生的推力與拉力,影響同樣不能小覷,這也說明了何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上任後會將「九二共識」當成「改革」要務的原因。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將在立法院院會提出「台美復交」等案;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前)6日赴立院備詢會前受訪指,現在國民黨終於良心發現,也是好事一樁。(中央社)

現實的說,已經命懸一線的國民黨,若還想在2024台灣總統大選保有一搏實力,就要爭取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力圖不失分,淡化「親中」色彩及避免民進黨持續操作「美國挺英(蔡英文)」印象就成為迎戰2022年選舉前的必要處理事項。

細看國民黨提出的「決議案」內文,無論是「請美抗共」或是「中(華民國)美復交」案,包括呼籲中共停止「挑釁」,要求美國政府依照美國國會通過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及《台灣關係法》規定,在我國(中華民國)政府請求下,將中共的行為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的威脅,以外交、經濟或安全防衛等方式協助我國(中華民國)抵抗,以及要求蔡英文政府將「美國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當成對美外交目標並積極推動。

事實上,除了「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國家主體」認知有所不同,「決議案」所提的都是「主流民意」或是「獨派」長期以來的主張,這也是民進黨無從提出「異議」的主要原因,不過,「台灣」與「中華民國」的「統、獨」意涵天差地遠,民進黨縱然知之甚詳,也只能「啞巴吃黃蓮」而倖幸然。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前)啟動「還我公投」街頭演講,向路過民眾比贊。 (中央社)

再者,美國政壇呼籲美國政府應捨棄台海政策「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聲勢漸壯,近來台灣許多民調都顯示,仍有半數以上或接近半數台灣人民相信美國在台海發生戰爭會「挺台一戰」,「復交」決議文無疑正是檢驗美國「挺台」究竟是虛情還是真心。

從選舉思維來看,國民黨結合「時勢」於此時提出「請美抗共」、「中(華民國)美復交」決議案的「時機點」與「戰術效果」都是絕佳的,不但可以相當程度撕去「親中」標籤,避免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選前重演2020年大選選前的「有理說不清」,再則,蔡英文政府若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外交努力,若無法與美國復交、重返聯合國,美國「挺英」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等到外部因素對台灣選舉的影響降低之後,台灣民眾才能重新聚焦在內政,尤其是引發眾怒的「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以及勞保年金給付、健保保費調漲等議題上,國民黨才有「公平選舉」的機會。

或有人說,如果國民黨與民進黨一同站上「反共」的「統一戰線」,兩岸還會有未來嗎?對國民黨來說,想辦法在實施選舉制度的台灣存活下來,進而爭取執政,兩岸才能保有和平的一線希望,再說了,江啟臣雖然提出的「修正版」的「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至少,「九二共識」依舊存在,還有基本的善意,其他的事,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