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確診】對華外交回顧:「復古」政策引爆「中美新冷戰」
10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公布自己與太太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同日傍晚入院。有專家表示,從得悉特朗普需服用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來看,特朗普病情並不輕。因地塞米松是在治療重症患者,才會使用的藥物。
另一邊廂,美國傳媒於10月4日公布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首場總統大選辯論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領先特朗普達14個百分點,是自競選活動舉行以來最大的領先幅度。
競選提倡「美國優先」逆全球化
特朗普的總統生涯在爭議聲中開始,也有可能在爭議聲中結束,這些爭議遍及大大小小的事情,由多得不能盡數的信口雌黃與私德問題,到施政作風屢被批為危害美國民主制度,幾乎每一兩星期就上一次國際頭條。以二戰以來美國大眾觀感而言,特朗普的「真人騷」執政風格可說是只此一家,但至少在北京眼裡,這位非一般白宮主人的對華政策可能是「復古」多於「創新」。
▼想看更多希克斯及特朗普夫婦近日活動的照片(【特朗普確診】美國總統夫婦怎染疫?邊個惹邊個先?誰人最高危?):
改革開放逾40年,這個目睹中國日益強大的世界並無他,正是一個人力、資本、貨物、服務、資訊、科研等等均日益結合全球化供應鏈的世界。
當特朗普在四年前高呼「中國偷走美國的職位」,他的「美國優先」從來都不只是針對中國,而是將美國製造業沒落與藍領失業歸咎於全球化進程,並且指責世界各大經濟體都佔了美國便宜,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這樣一面倒的論調當然經不起太多推敲,但當特朗普上台後,他的確重啟自貿協議,又四面開弓打關稅戰,日德法加等盟友都遭受華府脅逼。
全球「去中國化」才是真正目標?
以中國的官方語言來講,特朗普政府是逆歷史趨勢而動,「逆全球化」將導致美國自絕於國際社會,淪為閉關鎖國的「孤家寡人」。
▼更多希克斯靚相,請點擊放大觀看:
話雖如此,可是四年下來,美國對朋友們打打鬧鬧,但還是可以勉勉強強動員聯手「堵華」,例如英國、澳洲、日本與印度均公開表示封殺華為,加拿大和法國則以政治手腕引導電訊商棄用華為。始終華府對各方都講打講殺,但實際行動上還是對中國打得最狠打得最不留餘地,而到了成功爭取中國於第一階段協議開放部份產業,這些盟友更能跟在後頭「一體均霑」。
就「脫鉤」一詞而言,華府的使用對象從來都只限於中國,科技戰與外交戰也全部單單追著北京來開打。「美國優先」仍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價值,但遍觀其各種行動,白宮尋求的不是一個逆全球化的美國優先,而是要把握此時此刻的政經軍科技優勢,於全球產業鏈達成「去中國化」這個目標,從而解決以下難題:世界繼續遵行「美國的全球化」,抑或會改由「中國的全球化」塑造?
如何衡量和應對「美國因素」?
必須強調的是,中國官方多次否定有與美國爭霸之心,表明會恪守多邊主義和平共存原則,並呼籲華府接受全球化與多極化的「歷史大勢」。
▼想看更多10月2日特朗普動身從白宮前往醫院的過程(【特朗普確診】醫生指特朗普情況持續改善 最快10月5日返回白宮):
無論如何,當華府講到明要保持世界領導權,講到明要甩開、圍堵和「改變」中共政權,北京除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還有甚麼應對方法呢?再用中國的官方語言來講,這表現出特朗普政府的另一個「復古」傾向:以意識形態劃分陣營的冷戰思維。
姑勿論是否「復古」,特朗普政府的舊招數確實創造出新形勢,北京也不會期待換了個總統,中美關係就可回到以前。在華府發動「新冷戰」的威脅之下,中國已經不是一窮二白的落後中國,理應更有實力和自信應對,但從大處著手,北京還是不能不考慮以下問題:昔日的迅速發展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因素」?「美國因素」於現今中國發揮多大作用?北京要如何減低對「美國因素」的依存度?
中國現正提出國內國外經濟「雙循環」,並銳意要在新一代科技重新洗牌之時「換道超車」,正是以實際行動回答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