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案餘波未了 駐加大使透露中國外交布局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9月18日,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参加「第十屆加中經濟政策國家論壇網路研討會」,其間就孟晚舟案作評論:「加方在該事件中被美利用,充當了美方幫兇。對此,加方應予以認真反思。」
他繼而呼籲:「當務之急,加方應從事情本身是非曲直和公平正義出發,儘早作出正確決斷,妥善解決孟晚舟事件,使她平安回國,為兩國關係重回正軌創造條件,使兩國之間的巨大合作潛力得到釋放。」

北京沒可能當無事發生過

近幾個月來,中國的對加關係未算得上有明確「定性」,尤其是在孟晚舟案被裁定符合引渡條件之後,對於加方的「責任問題」,有時候中方會指其為美國利用,仿似承認該國可能錯在天真無知,但有時候中方又直斥加方是美國「幫兇」,要求立刻釋放孟晚舟。

點擊圖輯了解孟晚舟被捕風波

時至近日,中國對加拿大的「定性」問題似乎有了個結果: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陸慷質疑,全世界就只得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孟晚舟,法律程序上也有不公之處,但他就未有明確說渥太華要負上何等程度的責任,繼而叢培武就結合兩種貌似有分歧的講法,將加方描述為「被利用的幫兇」,留了一絲不知者不罪的空間。

站在中方立場,美國自2018年底向孟晚舟開刀,從此揭開動員封殺華為的帷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加拿大有心或無意都好,事實是充當美國的「司法炮台」,投身兩強角力漩渦是政治上不智,助美對付中國公民則道義上有可非議之處,北京沒可能丟下孟晚舟案不管,當是沒事發生過般繼續與加方言歸於好。

叢培武:中加「沒有根本利害衝突」

基本大原則一如上述,而實際操作則需要隨時變化。首先,孟晚舟案拖延近兩年至今,本國公民仍在海外陷於司法泥沼,然而案情所牽涉的華為風波卻已進展到斷供晶片的地步,企業自身已有化整為零的最壞打算,北京則要整合人力物力以突破「美國包圍網」,於此一名民營企業家的詐騙案仍有政治意義,但官方反應需要適度和合比例,將這宗案件置於整體中美角力的框架之中。

陸慷於2019年離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現在的職位是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 (新華社)

即使只看中加關係,叢培武也表明除孟晚舟案之外:「中加之間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利害衝突。」

一邊是眼前政治事件致使兩國交惡,另一邊是建交50年來的長久合作關係,叢培武便就經貿範疇作總結:「兩國貿易總額從建交之初的1.5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40億美元,50年增長近500倍。50年來,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從商品貿易拓展到現代服務業、創新、旅遊、文化、教育等廣泛領域。中國連續多年保持加第二大交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

圖為2019年11月,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舉行記者會時發言。(Reuters)

如果連加拿大也受招徠歡迎

時值華府推動中美「脫鉤」,就算換了總統都不見得有大轉機,北京就推行「內循環」作應對,情況正如叢培武所言:「雙迴圈發展新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國提供市場機遇予全球各國,同時也需要各國共同維繫全球化產業鏈,以及促進科技合作,積極面是多一個朋友等於多一分抵消「去中國化」的實力,消極面是降低「美國朋友」的參戰程度。

點擊圖輯了解中方反制措施

另一方面,外交表態可以有很多方法,使用與否就看自身目的和操作效果。儘管「限加令」仍在芥花籽產品一項生效,又有兩名在華加國公民涉間諜罪被拘留,渥太華這兩年來卻不聲不響地「引導」電訊相封殺華為,又以香港推行國安法為由,中止兩地的引渡條例,最近加國外長商鵬飛(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還刻意將已停擺一年的中加自貿談判搬上檯,其間批評北京:「2020年的中國已不是2016年的中國。」

儘管如此,孟晚舟案終歸是無法解開的死結,而要解開這個結又不能單靠加拿大,看來都要等到美國大選後,且待華府這個「繫鈴人」會否主動「解鈴」。至於中國此時就對加關係頻繁表態,與其說於僵持狀態下繼續大張旗鼓,不如說是藉此呈現中方的外交布局動態,叢培武的發言後半就從大處著墨,「內循環」、「新基建」、「新海南」之類大計劃均放諸各國皆可受惠,況且如果連加拿大一旦擺脫孟晚舟案,也受到中方招徠歡迎,更何況是其他國家呢?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