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玉成指責「美國一些政客」 中美關係仍可「回到過去」?
中美對抗下,美方有聲音認為,中美過去幾十年的交往政策失敗,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9月7日於官媒《人民日報》發文強調,過去40年中美並非盲目接觸,但也坦言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局面。
樂玉成又指台灣、涉港、涉藏、涉疆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沒有妥協空間,不容外部勢力干涉:「中美建交以來的歷史表明,這些問題處理得比較好的時候,中美關係發展往往比較順暢、穩定;反之,兩國關係就會出現緊張甚至倒退。」
「企圖在21世紀復活冷戰」
樂玉成的講法是情理之中,正如以往台港藏疆情況穩定的時候,加上意識形態鬥爭退潮,中美之間沒太多不可緩和的爭拗,雙邊競爭都維持在正常框架之內。不過如果想深一層,現時都很難分得清楚,究竟是美國觸及中方核心利益,所以雙方角力日益熾烈,抑或是兩國已進入全面對抗的狀態,所以華府才對中方的核心利益愛理不理,甚至刻意挑戰以試探底線。
對於這個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樂玉成在文中未有正面回應,但就認為:「當前,美國有一小撮政客出於一己私利,歪曲歷史,否定歷史,散佈各種謬論詆毀中國,把中美關係推到危險境地。」
該文表示,「美國一些政客」否定對華接觸政策的成果,相信美國在雙邊關係長期「吃虧」,鼓吹兩國在經貿科技領域「脫鉤」,進而「把中美分歧上升為『自由』和『專制』的矛盾」,「企圖在21世紀復活冷戰」。單從文中含意來看,中美矛盾就源自「一小撮政客」的對華敵意。
傅瑩:「相對理性的力量」同樣施壓
另一方面,全國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員傅瑩就毫不諱言,判斷即使是美國內部「相對理性的力量」主導對華戰略,也旨在督促中方修正自己,改變「違規」和「不公平」做法,「將中國規範為美國治下的新全球體系的一部分」。根據她的解讀,美方對華攻勢出於霸權衰落,政經軍力量下滑,內部焦慮感和矛盾加劇,所以面對中國的長足崛起之時,採取渲染威脅和強力壓制的方針。
樂玉成和傅瑩都會同意,「當前中美之間的紛爭完全是美方挑起的」,但對於始作俑者是「美國一些政客」,抑或是整個美國霸權,兩人側重點就各有不同了,引伸出來的論點也朝不同方向邁進。
既然衝突無可避免,傅瑩便條分縷析「制度和價值觀」、「輿論」、「經濟、金融安全」、「戰略安全和海上安全」這四個博弈場,指美國在輿論戰上經驗豐富而佔有優勢,而在經濟金融方面則較難奏效,外資在沒有大的政治和安全壓力的情況下,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背應原有供應鏈和國際分工,大規模離開中國。
政策擬定從來不是非此即彼
樂玉成則呼籲:「儘快恢復和重啟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機制,把問題拿到桌面上來談。鼓勵兩國智庫媒體等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探討制定今後一個時期中美對話、合作、管控分歧的清單。」他還重新列出一連串潛在合作範疇:新能源、機器人、遠端醫療、經貿、執法、禁毒、反恐、人道主義救援、全球公共衛生、防止核擴散。
樂玉成大概不會天真得以為可以「回到過去」,但他作為前線外交官,可能較側重於當下實事求是地求突破,而不是沉浸在宿命論之中,尤其是臨近美國總統大選,白宮可能換主人,其表態可說是持最樂觀的預期,對新一屆政府「示好」:以往昔互動方式為本,除了主權問題,中美合作仍大有可為,而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可以歸咎於「美國一些政客」就了事。
至於傅瑩等已退下火線的專家,當他們表示雙邊關係已「回不去了」,是指出眼前趨勢延續下去的最壞情況,著眼點為總結近年兩國互動紀錄,推論出雙邊關係的結構轉變。實則樂傅二人的分歧沒驟眼看來那麼大,畢竟政策擬定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看時機態勢隨時探索,行動上心態上作多手準備總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