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五角大樓亮劍 八一大樓弩張
中美兩國於1998年簽署了《海上軍事磋商協議》,以避免近距離接觸時發生意外。2014年,雙方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和《海上和軍事相遇行為準則》達成一致。但近年來,兩國關係不斷惡化。不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對中國的言辭變得越來越激烈,宣稱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也宣稱「五角大樓已經為中國做好了準備」。
中美兩國對抗趨勢加劇,甚至被稱為「兩國關係穩定器」的兩軍關係近期也開始劍拔弩張,火藥味甚濃。
經歷美軍在中國周邊長時間、高頻率、多樣式的抵近偵察與示威之後,中國軍隊近期在周邊四處海域高調組織多場軍事訓練或演習的動作十分引人注目——不僅從7月26日至8月27日已經安排至少21場軍事行動,期間解放軍8月26日向南海發射了包括東風-26B(從青海發射)、東風-21D(從浙江發射)以及巨浪-2A在內的數枚中程導彈,尤其引發外界關注,被認為對美「警吿信號非常強烈」。
如果說上述行動,還有樂觀判斷美國「挑釁」意味明顯的行動只是為了國內大選造勢,中國的反應也只是為了國家尊嚴的「秀肌肉」應對。那麼,近日中美兩國軍方高層一改以往的克制姿態,相互隔空嗆聲的行為則尤其值得警惕。
8月6日晚間,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同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通電話。這是今年3月3日之後,中美兩國國防部長時隔5個月再次通電話,雖然兩國均稱通話行為有益,表示要保持對話機制,但是期間流出的消息顯示,兩國防長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既有交鋒又有交流。從近日兩國軍方的動向看,8月6日的通話並未緩解當前的緊張氛圍。
埃斯珀先是在8月24日在發表題為《五角大樓已經為中國做好了準備》的文章,提出採取三大措施,應對中國軍力的「威脅」。對於美方軍機頻頻貼近中國邊境偵察飛行的行為,中國視為挑釁和威脅,美國則認為自己是在維護南海國際航行自由。埃斯珀8月26日在夏威夷丹尼爾·井上亞太安全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講話時表示,美國有責任主導太平洋事務,不會向其他那些認為自己擁有更好政治制度的國家「讓出一寸土地」。
對於解放軍8月26日向南海發射的數枚中程導彈,美方反應更是激烈。美國國防部8月27日發表公吿稱,中國軍隊最近在南海發射導彈「破壞了地區穩定」。埃斯珀28日在太平洋島國帕勞進行短暫訪問時指責中國在太平洋地區製造不穩定。他在前往帕勞之前在夏威夷也警吿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全世界「自由和開放的」體系遭到他所稱的中國在印太地區「違反規則的行為」的攻擊。
可見,中美兩國在貿易、科技、台灣、新疆以及香港等領域立場對立衝突不斷之後,軍方關係也從之前的戰機象徵性互亮「肌肉」發展為軍方高層的公開嗆聲。並且,美國軍方對華施壓也從隔空喊話、軍機臨境再到具體的對中資企業繼續制裁。
繼今年6月將華為、海康威視等20家中企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後,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又在清單中新增11家中企。該清單不附帶任何直接的制裁和限制,但有分析指出,此舉為美國政府採取針對性的制裁行動奠定了基礎。美國防部在聲明中宣稱,五角大樓「決心突顯並反制中國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矛頭直指中國公司、大學和研究項目,聲稱這些實體「通過獲得和研發的先進技術和專業知識,支持中國軍隊的現代化目標」。聲明最後揚言,美國國防部會在適當情況下繼續更新清單。
「挑釁」姿態更加明顯的是,解放軍南海軍演8月29日收官,美軍被偵測到至少有4架軍機當天飛入南海空域,具體為1架EP-3E電子偵察機、2架P-8A反潛巡邏機,以及1架KC-135R空中加油機,創下近期紀錄。有評論指,美軍軍機的活動應是為了蒐集解放軍演練過程中的裝備情況,及技術戰術指標,以完善戰場數據庫,而目的就是應對未來可能和解放軍發生的軍事衝突。
針對美國軍方的步步緊逼,中國軍方的最具方向性的回應是,在8月27日的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吳謙大校的發言,「中方既不會隨美起舞,也不會任美胡來。」這表明和貿易戰以及此前中美各領域的衝突應對方略一致,中國仍然秉持保持溝通但是核心利益不相讓的原則。
與此同時,中共高層越來越關注安全問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7月下旬的一次會上,對掌控中國正年輕的25名政治局成員表示,「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是一個越來越大的威脅。如此背景下,中共高層越來越頻繁強調通過打通「內循環」和創新自主權來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不僅是內政,也是應對美國「為主堵截」的另一種準備和手段。如此,如果美國軍方對華鷹派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兩國軍方走火互駁的場景出現也並非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