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梯隊新格局】全面解碼中共老中青六大地方梯隊
【導言】進入2020年前後,中共地方政壇經歷三輪梯隊調整高潮,從年初的地廳級跨省交流,到23名「70後」副部級集體上位,再到8名黨政一把手履新,「一浪高過一浪」。更重要的是,隨着最年輕省委書記劉國中(1962)、最年輕省長趙一德(1965)的出現,作為地方權力核心的黨委常委年輕化明顯——「65後」的擴充和5名「70後」的發力,「梯隊」也逐漸成型。
2020年迄今,中共31省區地方政壇共計63人成為新晉「常委」或者「常委」職務發生變動,由此這一地方最具權力的「精英俱樂部」成員達到381人。
作為中共政壇梯隊的「樣本」,如果將這一省部級實權群體看作一個政壇雁陣的話,我們將可以清晰地看到從一個個年齡和職務梯隊逐漸清晰化。
第一梯隊:地方派中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63歲)
31省市區中,傳統意義上的政壇高地「一把手」均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他們構成了中共地方政壇的「第一梯隊」——儘管歷史上,地方派中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不一定能在未來仕途中「登頂」,但確實是「入常」可能性最大的「精英中的精英」。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的25名政治局委員,除了有在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國家機構以及在中共中央各部門擔任主要職務外,兼任地方「一把手」的有6位。分別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1955年12月)、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1956年8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1959年7月)、廣東省委書記李希(1956年10月)、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1960年9月)以及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1955年11月)。
這6人平均年齡63歲,毫無疑問更佔年齡優勢的是陳敏爾,是地方派中僅有的一名「60後」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他5人最年長的出生在1955年,也即是兩年後的中共二十大時將年滿67周歲,正好卡在約定俗成的退位「紅線」上。不過,年齡只是考量中共官員選拔的一個條件,衡量因素遠不止於此。
第二梯隊:非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的25名地方諸侯(平均年齡61歲)
「北戴河休假」前夕的地方諸侯調整高潮中,1962年出生的陝西原省長劉國中接棒「入京」履新文旅部部長的學院派地方大員胡和平,成功躋身地方「一把手」,也成為目前31省區最年輕的省級黨委書記和第三屆「60後」黨委書記。
放眼中國31省地方諸侯,除了6位「佼佼者」躋身政治局委員行列外,其餘25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均具有中央委員身份,也存在直接晉級副國級的可能性。而從年齡分布上看,25人平均年齡61周歲,其中僅2人為「60後」,包括劉國中和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同時,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1954年12月)、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1955年10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1955年7月)、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1955年10月)、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1955年7月)、雲南省委書記陳豪(1954年2月)、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1954年5月)、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1955年9月)8人已到或者即將在年內達到退休年齡;大部分黨委書記(15人)出生於1956年至1959年。
所以,在地方「一把手」層面,「60後」僅僅初露崢嶸,這一層級基本仍由「50後」霸屏,尤其是「56後」一代。
當然,即使25人同為一方諸侯,貌似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在中國政治圈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政治規律,即是在經濟大省的浙江、江蘇與GDP排名靠前的山東、河南等省份主官要比東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或是一些存在感不強的省份主官被認為更有晉升空間。不過這也不是一條鐵律。
第三梯隊:距離地方大員最近的政府「一把手」
伴隨劉國中的上位,其陝西省長一職在這輪人事調整中由「蟄伏」河北官場兩年的專職副書記趙一德(1965年2月)接棒。
迄今,趙一德已成為中共地方政壇僅有的一名「65後」省長,也是自2018年3月份原黑龍江省省長陸昊(1967年6月)奉調入京主政自然資源部後最年輕的省級政府「一把手」。
趙一德的履新反映了當下「60後」在中共31省市區政府「一把手」的絕對優勢地位。根據多維新聞的統計,目前31省市區政府「一把手」平均年齡約59.4歲,其中最年輕的為趙一德,現年僅55歲,最年長者是新疆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1953年8月),現年已67歲「高齡」。
從年齡構成看,除雪克來提•扎克爾、內蒙古政府主席布小林(1958年8月)、湖南省長許達哲(1956年9月)、江西省長易煉紅(1959年9月)、廣東省長馬興瑞(1959年10月)、廣西政府主席陳武(1954年11月)、雲南省長阮成發(1957年10月)、貴州省長諶貽琴(1959年12月)、寧夏政府主席鹹輝(1958年3月)、西藏政府主席齊扎拉(1958年8月)10人外,其餘21人均為「60後」。
第四梯隊:其他常委(1964年以前)
經多維記者統計,除以上正部級以上地方大員外,「64年以前」一代在319名(含8名未知出生年的「戎裝常委」)現任其他常委中佔據了絕對比例,達到236人,佔比約為74%。
在這236人中,僅3人為「50後」,即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兼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江村(1957年7月),以及兩名超齡服役的地方常委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正曉(1959年9月)、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楊鑫(1959年5月)。其他均為出生於1960年至1964年的「60後」群體。這構成了中共接班梯隊中最為龐大的「腰部」梯隊。
第五梯隊:其他常委(1965年之後)
「65」後在中共政壇正部級梯隊中可謂鳳毛麟角,其實在地方常委層面雖然屬於冉冉升起的力量,但也不足上個群體的三分之一。
根據多維新聞記者的統計,31省市區中「65年之後」一代僅75人,在319名(含8名未知出生年份的「戎裝常委」)中佔比23.5%。
從年齡分布看,「65後」與「70後」分別有70人和5人;按地域分布看,「65年之後」一代的分布也即是各省區黨委常委的梯隊計劃進展相當不平衡,其中雲南、重慶「老化」最嚴重,無一名「65後」入常,而寧夏、西藏則達到了一半比例。
另外,貴州是唯一擁有兩名「70後」常委的省份,分別是現任貴州省政法委書記的時光輝(1970年1月)和貴州省委組織部長劉捷(1970年1月)。其他3名「70後」常委則是分布在上海的市委秘書長諸葛宇傑(1971年5月),在天津的市委常委、副市長連茂君(1970年11月),在山東的省委常委、副省長劉強(1971年3月)。
第六梯隊:徘徊在「常委」門外的「70後」
毫無疑問,2020年是中共政壇「70後」集體發力的一年。這一年不僅僅有劉強、連茂君等人首次「入常」,還有22名「70後」成功跨入副部級行列,躋身高幹梯隊。
根據多維新聞統計,從2013年2月時任上海市奉賢區書記的時光輝當選上海市副市長,成為首個「70後」省部級官員,7年內,中共政壇「70後」省部級官員總數已經達到45人。而從2016年11月時任江西省委秘書長的劉捷「入常」,成為中共政壇首位「70後」地方省委常委,目前中共政壇已有5名省級常委。
值得一提的是,「70後」的崛起相當原因是因為2019年多省市區配置「金融副省長」,多家國有商業銀行副行長轉任地方金融副省長,不過當年全年僅出現11名「70後」副部級,增長速度始終難以與2020年相比。
中共政壇年輕化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重要的是接班梯隊要銜接到位,不出現「斷茬」,不過目前多維新聞已經披露地方常委缺員情況嚴峻,尤其是至關重要的專職副書記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