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南海頭號要案」落幕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失蹤」整整三年半的中國明天集團掌門人肖建華雖然仍未等來宣判,但是「明天系」結局已定。依據常規邏輯判斷,肖建華或將很快迎來官方一審。

2020年7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證監會同時公布了對明天集團旗下9家金融機構進行接管的決定,加上之前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泰安銀行、濰坊銀行的股權清理平穩過渡,金融大鱷肖建華20多年搏殺的「三萬億明天系帝國」不復存在。

肖建華2017年「失踪」,至今下落不明。(網絡圖片)

類似於2018年2月中國保監會宣布接管吳曉輝的安邦集團,近期中國官方宣布對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期貨這9家公司的接管,不僅是官方對2015年震驚中外的中國證券市場股災事件處理的一部分,也是被稱為「中南海頭號要案」的肖建華一案的落幕。

源起於股災的「中南海頭號要案」

肖建華(中國大陸戶籍登記名用「肖建華」,境外部分中文網站寫作「蕭建華」),出生于山東省肥城市安駕莊鎮夏輝村,其出生年月有資料顯示是1971年,也有報道稱其出生於1972年。

肖建華被抓據信與2015年中國股災有關。當年夏天中國證券市場爆發了罕見的股災:上證綜指於當年6月12日一度到達5178.19點高位,之後急速下挫並於8月26日低見2850.71點;滬深300指數亦由2015年6月9日5380.43點高位,下跌至8月26日低見2952.01點。期間A股證券市場超過90%的股票跌幅超過50%,持續性的千股跌停成為千古奇觀。

中國政府當時採取了投入超過1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做多、限制賣出、動用公安機關查處惡意做空等舉措「暴力」救市,與空方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多空大決戰。最終中國股市流動性恢復,但股市20萬億人民幣財富灰飛煙滅。

當時的種種金融亂象被認為是既得利益集團對推進中國改革的中共高層的公然挑釁。2017年起央視開始披露部分股災期間的高層訊息,其明確定義「此波股市猛升猛降,為一場金融犯罪行為」。以「明天系」為代表的金融大鱷被認為當時隱身股市惡意做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在2017年4月25日公開強調,「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從側面證明當時的中共領導集體確實在金融監管領域遇到極大的阻力。

有未經證實的說法稱,那次股災令作為幕後推手的金融大鱷們捲走了高達30萬億人民幣的資金,而肖建華是幕後推手之一。一直缺乏官方信息印證,但是坊間普遍流傳並被大多數人相信的信息是:2017年1月27日,肖建華被「不明人士」從其所在的香港的四季酒店押解到北京,以配合關調查2015年中國股災內幕。

肖建華被指是2015年中國股災「幕後推手」之一。(維拉帕)

早於肖建華半年之前,在香港上市的數字王國控股人車峰被官方控制。在肖建華之後,中國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2017年4月)、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被查,並在2018年5月10日一審宣判18年,沒收財產人民幣105億元人民幣。2018年3月,另一家曾馳騁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國華信董事長葉簡明被官方帶走……

顯然,在2015年年中股災發生後,中共不再容忍「金融大鱷」們對中國資本市場財富的野蠻掠奪。肖建華的被查標誌着中共高層啟動了圍剿金融系統貪腐高官和資本大鱷的行動,有消息稱肖建華的名字列在了資本大鱷名單中的第一位,甚至有說法稱其案件為「中南海第一大案」。

中共金融監管數年餘震

不僅是涉及2015年中國證券市場股災,肖建華被官方控制後,有很多消息稱他脱離商人本位,觸碰了中共政治奶酪。

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網絡圖片)

十四五歲就以當地高考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的肖建華,被坊間視為「神童」。有報道指,「明天系」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大陸首家有金融全牌照的民營資本集團,與肖建華不斷結交政界權貴併成為替權貴家庭牟利的「白手套」高度相關。比如,「明天系」2006年以超低價格收購山東魯能時,就曾被傳出背後存在官商勾結鯨吞國有資產行為。

這一類不正當政商關係,給中共高層十八大之後推動的反腐帶來了巨大挑戰,同樣觸怒了中南海。在肖建華被官方控制前的2016年年底,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曾公開怒批野蠻人強盜式收購是人性和商業道德的淪喪,甚至脱稿怒斥:這是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

劉士餘當時的嚴監管和中共高層的公開表態指向一致且形成呼應。2017年3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講話:「面對金融腐敗,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中紀委官網2018年1月30日也刊發署名文章,直指中國金融監管「貓鼠一家」。

梳理中共監管脈絡可以發現,早在2014年3月金融監管的部署便已展開。當時中紀委機構調整,紀檢監察室的數量增加至12個,其中的第四監察室即負責主導金融系統反腐工作。

原安邦保險董事長吳小暉。(資料圖片)

具體到人事可以看到,自中共十八大之後,金融監管領域的諸多官員包括原中國保監會原主席項俊波、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姚剛、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育軍、中國銀監會原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楊家才先後落馬。當然,「資本大鱷」們同樣難逃監管,在香港上市的數字王國實際控股人車峰、「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安邦保險董事長吳小暉等人被查;而曾經叱吒國際資本市場的復星、海航、萬達等民因企業也在中國政府監管之下,從2017年年中開始結束瘋狂的全球收購模式。

這些反腐以及中資大企業的戰略收縮背後,當然是中共高層要從宏觀上把控金融風險的意圖。在中國,政治穩定的前提首要着重經濟安全,對中共而言,經濟增長也代表着宣揚政權合法性的基礎之一。因此2018年年初的官媒稱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之重器」。這種定位,並不因為近兩年中美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佔據輿論焦點而改變。

另一家被官方接管的安邦集團的董事長吳小暉,從被調查(2017年6月)到公審、宣判,前後只有一年時間,2018年5月吳小暉被判刑18年。相較之下,肖建華為何歷經時間如此漫長?

其實早在2019年年初就有消息稱,之所以如此並不是肖建華案件多複雜,在其本人的積極配合下,案件早已調查完畢,只是「明天系」持有資產的情況錯綜複雜,資產剝離的過程預計將持續3年以上。如今3年時間已過,「明天系」已被接管,肖建華個人結局或將很快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