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成功】備戰高雄市長補選 藍白聯手剋綠成可能
台灣自2020總統大選後,氛圍依舊維持在「選舉模式」,社會情緒在選後仍隨相關情勢發展而波動。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後,迎來的不會是短暫的安寧,而是新一波愛恨情仇拼出的政治火花。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6月6日遭到高雄市民罷免(點圖放大):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高雄將於8月15日舉行市長補選投票,各方人馬看着市長大位懸缺,雖然無不欲求搶下這塊空白,心中卻清楚知道眼前高雄市長補選這局定由民進黨拿下。一場結局已知的鬥爭,眾心所圖恐非「餅」的本身,如何預先打下2022年縣市長選舉的基礎,才是算計內的真意。
罷韓重傷江啟臣領導權威
罷韓過後,國民黨面臨繼2020總統大選慘敗後又一次的愁雲慘霧。6月6日罷韓投票通過的隔天,台灣媒體中央社報道,有「不願具名的國民黨立委」表示,這次罷韓投票是江啟臣接任國民黨主席後第一個考驗,結果卻被罷韓方以超過韓國瑜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得票數扳倒,顯然是倒打了韓國瑜及國民黨一把,傷害了江啟臣的領導威信。
該名藍委話鋒一轉,提及國民黨改革委員會的改革報告,表示若未來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不足以服膺國民黨群眾,就會變成大傷,江啟臣明年想續任黨主席,將面臨很大難關。
亦有國民黨立委為江啟臣說了幾句公道話,指不能因罷韓結果而苛責江啟臣,畢竟他擔任黨主席只有三個月,短短數月內要走訪各執政縣市,又要處理黨務,已焦頭爛額,且罷韓之事本身就是以韓國瑜及高雄市政府為主,黨內能幫就幫,但實際上可做的事情不多。
其實,國民黨各方人士對於罷韓的結果早有「心理準備」,投票前已有人呼籲江啟臣應「早做準備」。江啟臣過度遷就韓國瑜被動反制罷免,結果使各方開始對江啟臣的領導能力及黨主席權威產生「懷疑」。黨主席的身份,對應出來的應是「積極主動」,罷韓期間,無論江啟臣是否於枱面下「大幫特幫」,但他在枱面上「被動配合韓國瑜」,難免成為黨內有心人士作亂的藉口,結果是無論此刻還是未來,都不利於江啟臣的領導。是故,才會有韓國瑜於國民黨中常會上,出言否認黨中央漠不關心罷韓的謠言的橋段,在解職高雄市長的前一刻用最後的力氣穩住江啟臣的領導威信,至於效果如何,則有待國民黨改革報告出爐,各界的反應會說明一切。
國民黨的分歧 結局都是輸
面對罷韓後的「後韓流時代」,國民黨內在高雄市長補選這一局出現戰與避戰的不同聲音。主戰派認為,罷韓過後國民黨元氣大傷,應出戰而止跌,重新收攏潰散的士氣;避戰派則認為,高雄市長補選結果已定,國民黨應休養生息,讓出這局給民進黨和其他可能的政黨與民眾黨廝殺,國民黨還可坐壁上觀。
在戰與避戰之間,有部份人士拋出「合」的主張,認為國民黨面對眼前的困局,應尋求與「他黨」的合作,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組建的民眾黨。值得玩味的是,台灣媒體就此發布了矛盾的消息。中央社6月7日報道,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表示「若國民黨找不到人,『友黨找得到人嗎?』當然不排斥與他黨合作,有好人選當然沒問題,但仍是希望以國民黨自己為優先」;中時電子報上周四(6月11日)刊登的報道卻稱,李乾龍「怒斥主張『藍白合作』去支持民眾黨人選,或與他黨合作去支持他黨的人選,是自我矮化、失敗主義,提此主張的人,會是黨的罪人。」
同一位國民黨決策核心,在兩則報道中對「合」的態度截然不同。某程度反映國民黨內的「舉棋不定」,也或許是李乾龍早先所說的「他黨」、「友黨」是指政治光譜與國民黨相近的政黨,而非外界猜測的「白色民眾黨」。然而,高雄市長補選的結局既已注定,國民黨若能自補選合作開始,建立與「他黨」的合作模式,不論「他黨」究竟是什麼黨,往後面對類似窘境總有路徑可循,畢竟以台灣社會目前的氛圍,民進黨顯然佔據優勢,國民黨如欲求反攻則必求維穩,聯「他黨」制「一黨」,方可助國民黨生存下去,勉力維持第二大黨的版圖。
戰可收攏士氣,「合」亦可拉住人氣,最壞的選擇是避戰,人氣、士氣一潰散,始自高雄失敗的蝴蝶效應便有可能擴及全台藍營執政縣市,導致2022年的選戰再敗一次,屆時將是國民黨真正走入歷史的時候。
民眾黨可能搶戰練兵
民眾黨近期談論高雄市長補選的態度,着實令人像是霧裏看花,看不清花貌。台北市長暨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話說得曖昧,曾兩度代表國民黨參選基隆市長、甫從國民黨跳槽至民眾黨任秘書長的謝立功則把話說得明白。謝立功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即便自己退黨,還是對國民黨心存感激,而未來民眾黨的目標也是與國民黨一致,就是要制衡執政黨一黨獨大。他指出,「國民黨跟民眾黨有很多合作空間,特別是在『縣市首長選舉』,當前民進黨獨大,佔盡執政資源,但政黨政治要良性競爭,一黨獨大絕非好結果。」
既然表面來看高雄市長補選結果已定,民眾黨何必一定要硬上,花費資源打一場注定不會贏的選戰?
民眾黨從未在台灣傳統選區打過選戰,柯文哲本人同樣如此。回顧去年3月的立委補選,民進黨在台南市「鬧雙胞」,原為民進黨籍的陳筱諭一怒之下憤而退黨,跟大老們屬意的郭國文互別苗頭,柯文哲趁機介入,帶動柯粉力挺陳筱諭,最後一刻遭民進黨用傳統的棄保戰略擊敗柯文哲支持的人選。這場立委補選是柯文哲複製台北市選戰模式的試金石,將台北的空戰(政策文宣戰)打法倒模套用,但這場「空戰打法能不能在台灣南部奏效」的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
失敗乃成功之母,如果民眾黨力圖擴大台灣的政治版圖,選戰模式的建立當為首要,高雄市長補選將是良好的練兵場。民眾黨須釐清、熟悉台北與台灣中南部的選區差異,同時在台灣的中南部「插旗」,拉攏正在藍綠之間搖擺的「政治樁腳」,並開始實地接觸選民,用時間、服務建立信任關係,逐步建立民眾黨的選戰模式。民眾黨若為以後的大局着想,付出成本投入這場高雄市長補選練兵,初步熟悉在地以接地氣,幾乎是勢在必行。
「白綠合作」的空想
「白藍合作」的傳聞甚囂塵上,但柯文哲貌似乎仍在夢中,同時打着重演2014年「白綠合作」的算盤。他在謝立功就職民眾黨秘書長的記者會上,強調民眾黨不憑「顏色」來做決定,通常都是看「議題」決定支持何方。接着又話鋒一轉,表示國民黨當前受挫,故想要找友人結盟,「但也不是因為這樣,(民眾黨)就不跟民進黨做朋友。」這番發言背後其實躲避着一個問題:民眾黨會不會成為民進黨的競爭對手?
早在2020台灣總統大選之前,民進黨內部業已傳出民眾黨被視為假想敵的傳聞,欲將柯文哲視為大敵,不無可能傾全黨之力擊碎柯文哲的政治能量。不論傳聞是否屬實,民進黨將民眾黨視為「潛在敵人」的戰略假想,有其合理空間。以現在形勢論,國民黨面對高雄市長補選這局比賽,躊躇不前、瞻前顧後,補選後又可能是新一波黨內互鬥,遑論重振旗鼓,國民黨高層雖已表明國民黨一定參戰,人選若無驚奇之處,恐怕還是將持續低迷,戰略目標只能是消極的「敗中維穩」;比對國民黨,民眾黨似有些主動的戰略空間可言,甚而「敗中得利」,至少民眾黨獲得台灣南部選戰經驗,有利於建立日後的選戰模式,而這會是珍貴的收穫。
只是,倘若柯文哲仍抱有「白綠合作」的空想,將讓民眾黨失去可能的主動機會,又或是不切實際的求圖「藍綠逢源」,都是在讓民眾黨漸失將局勢推成「三黨鼎立」的機會。換言之,「兩黨制一黨」幾乎是民眾黨唯一活路。
罷韓之後,台灣的政治版圖將有詭譎發展,兩度靠着政治明星起死回生的國民黨來到生死邊緣,新生的民眾黨仍在摸索台灣選戰如何「玩」,民進黨經歷數十載的發展,此刻幾乎底定將長期一黨獨大,只是,無有足以制衡的政黨,實非台灣民主之幸也。
上文刊登於第21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15日)《備戰高雄市長補選 藍白聯手剋綠成可能》。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