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解放軍戰機或已接觸台灣領空?
昨日(6月9日)中午時分,台灣國防部發布消息,指出中國大陸解放軍軍機Su-30型數架,接近台灣西南方空域,經台軍戰機驅離後離開。此事僅台灣國防部短短數語,且同時間稍早,又有美軍C-40C行政機在台灣空域「改航道」的事件,故一時之間各種陰謀論迸發,許多輿論認為美軍機南下,想對抗解放軍Su-30戰機群,整個故事看似可以如此順暢解讀,事實上在台灣國防部發布的短暫新聞稿中,已經可看出些許不對勁之處。
首先,一般處理解放軍軍機接近台灣空域,只要是防空識別區(ADIZ)空域內的戰機交會以及互相叫陣,通常台灣國防部會寫明,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但是,6月9日的新聞稿,卻只寫出模糊的「空域」二字,且有些許媒體向台灣國防部求證,請其定義所謂「空域」是否是指防空識別區,台灣國防部拒絕回答,表示事涉機密,台灣空域受到台空軍完好保護,沒有問題。所以,台灣國防部罕見使用「空域」而不定義是否為防空識別區,則另一種可能,就是解放軍機已經接近或者進入台灣領空。如果此事屬實,則是解放軍機首次碰觸台灣領空,茲事體大。
此外,是否為Su30戰機?也待解謎。觀察解放軍的軍機使用動態者皆知道,Su30在解放軍入列服役,幾乎超20年,早已經退出第一線戰力,轉為第二線輔助機種。不論是解放軍空軍的Su30MKK或者是海航的Su30MKII,都已經退入第二線,由中國大陸自制的殲16所替代。殲16外型與Su30差異不大,一般目視接觸很難分辨出來,只能由部份零組件以及機身編號識別出來,6月9日接近台灣「空域」者,是否為殲16戰機、而非台灣國防部所說Su30戰機,如今也成謎,因為相關問題,台灣國防部一律不回答。一方面是為了欺敵、誤導,或者不願意透露出台灣掌握的情資,另一方面可能是識別錯誤。
為何是殲16戰機的可能性高於Su30戰機?從近年來解放軍機艦繞台的頻率來看,解放軍使用的在空戰機,已經由初期繞台的進口戰機為主(Su27、Su30、Su35),在近期改成了自制的殲擊機。例如,2019年3月,解放軍自制的殲11穿越台海中線事件,解放軍已經改用自制殲擊機來展現軍力以及自信。而在今年2月9日、10日連續二天,殲11戰機不僅穿越台海中線挑戰,而且還用火控雷達鎖定台空軍F-16戰機,雙方纏鬥激烈,最後以F-16戰機脱離現場吿終,由此得知,從2019年開始,解放軍已經有自信,開始使用自制戰機來挑戰台灣空防。
而接近台灣領空、或者是入侵台灣領空,目前台灣國防部內高深莫測,不願意證實,可能茲事體大,一切都是外界的各種傳言。不過,昨日解放軍軍機侵入台灣「空域」時,台灣空軍嘉義基地,就已經傳出,F-16戰機全掛彈警戒的消息,都是由非官方管道傳出,全掛彈警戒戰機不只1架,可見得情勢緊急。
目前所得知的情報綜合判斷,昨日是由廣東方面所出發、疑似海軍航空兵的殲16機群,護送數量不明的殲16D電偵戰機,對台灣進行參數蒐集、甚至試用攻擊性電戰裝置,也有可能。而以往在台灣海峽中線的台灣西南海域之防空識別區的爭奪戰,已經演進到接近台灣領空、甚至擦邊侵入台灣領空,則可能性不能排除,這從台灣國防部新聞稿的曖昧用語,可以推理而得。解放軍戰機逐漸從跨越海峽中線,直接挑戰台灣領空的這種「切香腸戰術」(Salami tactics),逐漸緊縮、包圍台灣空防區域、逼近台軍極限的挑戰,是符合目前解放軍的大戰略的。
至於美軍行政專機使用台灣空域航路,則顯示出一些詭異的地方。台灣國防部智庫國安院官員認為,是因為氣候因素,導致C-40專機更改航道。一般來說,美軍軍機起飛經過台灣外圍,並不會提供台方其飛行計劃,因為台灣並非着陸地點。但是,6月9日台灣外圍空域的氣候,並未壞到需要美國空軍C-40更改航道,故其飛進台灣領空的動作,可能是整個殲16事件的引發點。
某些消息來源認為,美軍軍機的起降,在西太平洋地區,都在解放軍的監視中,或許因為當天解放軍驚覺美軍軍機竟然入境台灣領空,為了「主權宣示」,才有戰機機群接近甚至進入台灣領空的動作,主要是在提醒美國,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不可以任意飛越甚至降落?這是一種推測。而解放軍軍機與台軍機對峙時,美軍C-40專機剛好在台灣西南端領空目擊整個過程,也並非不可能。此外,C-40專機其飛行的終點站是泰國。
解放軍戰機逐漸緊縮、包夾台灣空軍迎擊的空域和時間,以雙發動機重型戰機,來挑戰台灣空軍僅有的單發動機中輕型戰機,其遊刃有餘的戰力,是不容忽視的,這也是美國方面在蔡英文第一任期上台之初,希望台灣採購一批擁有雙發動機的F-15C型重型空優戰機一樣,就是為了應付這樣的狀況。
但是蔡英文政府並未買單,反而改採購高價、且交機時程恐怕因為肺炎疫情而無限期延長的新造F-16V Blk70。如今,殲11、殲16等解放軍已經運用成熟的雙發動機重型戰機,將會成為挑戰台灣空域的主要戰機,台灣空軍在逐漸吃力的包夾圈內,是否擊落?或者任其飛越領空而悶聲不吭?都已經成為相當困難的政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