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北京為何此刻重提「八二三炮戰」?
5月29日,在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在《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不放棄以「非和平手段」達成兩岸統一的目標,不過也有予以但書:這是針對「台獨」分子或外國勢力。當晚,央視馬上推出「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其中釋放的政治訊息有待細細解讀。
首先從時間點來看,有兩處「不合時宜」:北京的《反分裂國家法》公布和實施日是2005年3月14日,今年5月29日並非整十五週年的日子,不過這或可用疫情期間延期來做解釋;另外則是「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是發生在1958年8月23日,而今年亦非紀念「八二三」的重要紀念年份(非逢五、逢十),因此如果把這兩起事件和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連繫起來看才有連貫性,均是北京對於港台「一國兩制」的處理方式,而其背後喊話對象都是對準美國。
「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在這個時間點播放,除了做為內宣之外,也具有四個政治意涵。首先,強調台灣問題是美國介入中國內戰的歷史遺留問題。其次,對美釋放中國對於「一中原則」所願付出的軍事代價。再者,嚴格來說,兩岸並未停止內戰狀態,這也是為之後潛藏的台海軍事衝突預留伏筆,例如近期十分受到關注的東沙群島兵推。最後,彰顯北京對於兩岸統一的決心。
從北京對於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後的反應可知,北京認為台海局勢的談判對象已經可以略過台灣,直接跟美國進行各種層面的對話,連帶地台海變成中美博弈和交鋒的「戰場」。從「八二三」的歷史記憶可以清晰回溯,倘若沒有美國介入,大陸「定要解放台灣」早已成真。
而「八二三」炮戰也涉及到中共對於「一中原則」的堅持。根據長期關注金門議題的羅德水先生表示,毛澤東當時致信國防部長彭德懷,親自部署炮擊金門。信中寫到:「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毛澤東的信中包含了中共中央決定打金門而不打台灣的策略思想,反映出中國共產黨處理中美蔣三角關係的指導方針。
簡而言之,連日攻打金門,不是要佔領金門,而是為了「一個中國」的口號而打。另外當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內容僅有台灣本島,若解放軍直接攻打台灣,勢必受到國際制約,但金門等沿海小島就不同了,那裏沒有美軍駐防,如果美國出面干涉,只能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它介入中國內戰的侵略立場。
北京當時打的算盤,是藉由炮打金門測試底線,摸清美國人對當時國共內戰的態度,更警吿「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都是北京不允許的,因此毛澤東下達「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指令。換言之,目前北京重提「八二三」便是要向美突顯「一中原則」的決心和所願付出的軍事代價。
此外,大陸對內雖然強調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仍然是和「境外敵對勢力」鬥爭的不二法門,而透過「八二三」的歷史記憶可以發現,雖然目前兩岸之間充斥和平交往和良善互動,但其實兩岸仍然處於「內戰」狀態。而這樣的說法,也讓大陸民眾更容易接受兩岸未來恐存在軍事衝突的情況。最後,對於大陸民眾來說,「八二三」紀錄片的播放,便是彰顯即便「美帝阻擾」也無損北京統一兩岸的決心,甚至此訊號一出,更有民眾認為,這表示「有生之年」能看到「台灣解放」、「祖國必然統一」的局面。
雖然「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被認為是中共對於大陸民眾的宣傳,但對於台灣政府和民眾來說,其實也釋放出一定程度的政治訊號,也顯示隨着中美局勢的惡化,未來兩岸之間的軍事對峙和摩擦勢必將逐漸增加,而這可能並非台灣民眾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