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要峰迴路轉了嗎?

過去一段時間,中美關係似乎在朝着積極的方向演進。
最為重要的,自然是習近平與特朗普17日的通話。新華社通稿說,習近平是「應約」進行的這場通話,在通話中,習近平除了祝賀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還寄望中美關係「在美國新總統任期有一個好的開始」、「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
此外,習近平也沒有避談兩國的分歧,習近平說,「作為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特別提到台灣問題和中美經貿關係,前者「事關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後者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應是我們的選擇。」
以上表態幾乎貫穿於中國對美關係的表述,對「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來說,最能打動他的,恐怕是那句「中美兩個偉大的國家都在追逐各自的夢想,都致力於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特朗普就職演說的主題,就是帶領美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用特朗普的話說,「我們的頭等大事將是建立一個自豪、繁榮和自由的國家。」當被問及這場通話時,特朗普形容他與習近平進行了「非常好」的交談,雙方還討論了貿易平衡、芬太尼毒品、TikTok、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
在新華社通稿最後還提到,「兩國元首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就兩國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保持經常性聯繫。」特朗普2017年首次就任總統前,中美兩國的官方對話和磋商機制大約有70個,這一數字在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執政期間降到了零,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則恢復到了大約20個。這次通話中特別提到要「建立戰略溝通渠道」,看來在未來四年,中美之間的雙邊對話渠道或許會有所增加。
緊隨通話之後,《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特朗普已告知顧問,他計劃在就職後訪問中國,並希望在上任後的前100天內開啟訪華之旅。該報道還說,特朗普與習近平已通過各自代表就面對面會晤的可能性進行磋商,其中一個方案是特朗普將邀請習近平訪美。習近平上次訪美和特朗普上次訪華都是在2017年,此後便是中美貿易戰,拜登執政期內,中美元首罕見地沒有互訪,中美關係也一路急轉直下。
另外一件讓外界感覺中美關係超積極方向演進的事件,則是特朗普就職演說。在30分鐘的演說中,特朗普承諾恢復「美國優先」政策,推動「常識革命」,直言「美國的衰敗已經結束」,「美國的黃金時代自此開啟」,「變革的浪潮正在席捲全國」,並多次批評過去的政府政策,宣佈將採取一系列行政命令,涵蓋移民、能源、貿易和國家安全領域。
不過頗令外界意外的是,特朗普就職演說並沒有針對中國,也沒有像之前承諾的那樣立即徵收關稅,這也使得境內外人民幣隔夜大漲,中國股市21日也開盤走高。此外,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推遲執行對TikTok的禁令,指示美國司法部在75天內不得執行《外國對手控制應用法案》,並禁止對任何在此期間違反該法案的實體(如蘋果、谷歌等)實施處罰。
這顯然與特朗普競選期間的承諾不一致。在整個競選過程中,特朗普曾承諾在其上任第一天就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徵收高額關稅。據特朗普團隊官員透露,特朗普將發布一份廣泛的貿易備忘錄,暫不立即徵收關稅,而是專注於調查美國與這三個國家的貿易關係。言外之意是,就職演說沒有立即對中國徵收關稅,並不意味着軟着陸,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從兩國元首通話到特朗普就職演說,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對中美關係不那麼悲觀,但從長遠看,卻難言樂觀,中美關係峰迴路轉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香港01在《「美國難民」能改善中美關係嗎?》一文中曾做過分析,中美關係說到底,是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衝突,一方的崛起勢必引發另一方的警惕、擔憂乃至恐懼。雖然中共高層接連對「修昔底德陷阱」說不,但仍無法抵消美國的顧慮和擔憂,貿易戰、訊息戰、科技戰等料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延續並層層加碼。
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不會再讓自己被人佔便宜了」,這一說法對應到中國,則是盧比奧(Marco Rubio)15日在出席國務卿確認聽證會時所說的「不能讓中國繼續享受國際體系帶來的所有利益,同時又不履行相應義務」。雖然中美兩國都是內政優先,但作為內政延續的外交,已然站在了大變局的前台,任誰也阻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