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成了踩不得的「雷」?
從美國大選到韓國戒嚴,再到敘利亞局勢,雖然國際風雲突變,高潮迭起,但對中國普羅大眾而言,看熱鬧歸看熱鬧,最關心的還是中國自身的情況,尤其是中國經濟。
然則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經濟成了踩不得的「雷」。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據報將於本周三(12月11日)登場,在這次會議召開前,關於中國經濟的討論再起爭議,最受關注的當屬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和國投產業研究院院長、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付鵬和高善文的觀點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但在官方要求「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當下,卻顯得異常突出。
先看付鵬11月24日的演講。付鵬首先對世界整體大格局正在右翼化進行說明,他說世界經濟的運行機制類似金字塔結構,最頂層是意識形態,中間是政治,底層是市場和資產。從2016年開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全球開始從左翼轉向右翼,標誌着二戰後形成的全球化秩序正在瓦解,與此同時,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東南亞在內,整個資本運轉的邏輯框架也都在發生劇變。也因為這樣的劇變,當特朗普捲土重來,中國面臨的這場仗,比2016年那一屆還難打。
身處這樣的劇變中,中國經濟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付鵬演講中的核心。在付鵬看來,中國經濟的問題遠比表面看到的要嚴重得多,早在冠病疫情之前就已經出現很大問題,最近幾年情況不但沒有改善,還進一步惡化。付鵬說,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有效消費不足,且消費能力下降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一個結構性的轉變,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就必須提振內需,核心是在政府和居民之間,貧富之間,債務和槓桿之間進行利益的再分配。此外,付鵬還提到了中國國內人口萎縮、中產跌落的問題,也因為這樣的結構性變化,所以政府加槓桿的空間已到盡頭。
此外,付鵬還批評了今天的輿論環境。他說,過去幾年,國內經濟不許說不行,「誰說不行誰就是叛徒,誰說不行誰就是不愛國,誰說不行就網上攻擊他。」與此同時,社會上誕生了另外一種「生意」,「你只要說這東西遙遙領先,8,000塊錢的東西就能賣18,000」。付鵬說,這是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變動的核心,「但是真正可怕的是,如果大家都不去講,到了關鍵的時間點上,會使得所有的訊息反饋形成謬論性錯誤,最後你們會發現,連決策層都做出錯誤判斷,那就完蛋了。到最後誰是那個誤國誤民者,歷史會有正確評價。」
再看高善文12月3日的演講。高善文演講圍繞五個方面展開,分別是: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但周期性壓力超過了成長的煩惱;疫情以來消費疲弱,居民對收入增長缺乏信心;就業數據的疑點;總量數據的乖離;如何來評估926以來的刺激措施。分析之後,高善文得出結論——2025年可能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也即從2023年、2024年的數據異常點,向保持温和增長的轉折時期,泡沫帶來的失衡得到了修正,政府的政策也更加積極有為,這也意味着股票市場的運行有了穩定可預期的宏觀環境。
在演講中,高善文提到的兩個點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其一是在總量數據部分,高善文提到,2021年隨着房地產泡沫的破滅,GDP增速每一年高估了3個百分點,累計高估了10個百分點;其二是在消費疲弱部分,高善文做出一個反直覺的結論:一個省人口越年輕,消費增長越慢;一個省人口越老,消費增長越快。市場參與者將其歸納為三句話: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
伴隨着兩篇演講的傳播和討論,在內地輿論場不僅圍繞兩人觀點的文章被悉數刪除,且付鵬和高善文的社媒賬號也被限制關注。不過12月9日,香港01查詢「付鵬的財經世界」,已經可以正常關注,「高善文經濟觀察」仍處於無法查看狀態。
與付鵬和高善文演講幾乎同時進入公眾視野的,則是來自官方對中國經濟的一錘定音。12月3日,新華社刊發當前中國經濟問答,文章一開始就寫道,「中國經濟航船始終在穩健前行,有厚實的底氣,有充沛的動力,更有不斷匯聚的信心,哪怕有風有雨,定能一往無前。」具體到怎麼看經濟增速,該文表示,看經濟增速 ,不僅看當下、看一時,更要辯證看、長遠看。GDP及其增速,通常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綜合經濟實力和水平。但作為一個數量指標,GDP強調的是量的概念,並不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的質量和效率。
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5.3%、4.7%、4.6%,雖然習近平和李強在近期的公開場合都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5%的增長目標,但新華社其文也寫道,「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我們一直朝這個目標全力以赴。經過努力,在5%的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不出意外,這也是本周三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經濟增速的總基調。
12月8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署名「金社平」的文章《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條件沒有改變》,文章延續了官方一貫的語氣和基調,認為「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並未改變。」具體來說,中國經濟不僅頂住了壓力,而且還有着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比如人均水平、城鄉差距、政策空間、要素資源、巨大市場。該文還再次重申,「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新華社發佈的通稿寫道,(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上一次出現,還是在2009年和2010年。
不管付鵬和高善文們是說了「大實話」還是聳人聽聞,也不管官方如何「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最終檢驗中國經濟實際情況的標準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民眾的獲得感和實際感受。這裏的實際感受,也必然包含是否身處一個自由寬鬆的輿論環境。當中國經濟一再成為踩不得的「雷」,為了提振民眾信心,官方需要做的是排「雷」,而不是讓「雷區」繼續擴大。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