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即將揭曉 中國製造的「義烏指數」為何失靈?
美國總統寶座究竟花落誰家?過去幾屆選舉,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中國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試圖從中一窺端倪。然而今年,勝出的會是哈里斯還是特朗普,「義烏指數」似乎有些不給力,提供不了什麼線索。
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和美國總統選舉乍聽之下風馬牛不相及,但選舉來臨時,總還是會引起人們關注。這是因為義烏國際商貿城是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之一,每年接收世界各地的大量訂單,而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一般會迎來大量帽子、徽章、T恤、旗幟等競選產品的訂單。
2016年,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首次問鼎白宮,雖然美國輿論普遍看好他的民主黨對手希拉莉會勝出,但義烏的小商家卻憑著當時兩名候選人的競選商品銷量,成功預測特朗普會爆冷當選。
這項反映競選商品銷量的「義烏指數」,就此成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的另類風向標。它顯然沒有嚴謹的科學依據,卻不失為觀察中美貿易走向的一項趣味指標。
到了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義烏指數」再次成為人們熱衷的參考指標。當時,「義烏指數」預測特朗普極大可能連任,原因是特朗普相關的競選商品,包括帽子、布條和杯子,都在義烏市場賣得火熱。
但結果大家都知道,民主黨參選人拜登當選總統,「義烏指數」時隔四年「翻車」了。
選舉氛圍冷清的外貿市場
如今,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已進入倒計時,「義烏指數」和義烏貿易市場本身卻是出乎意料地「冷靜」。
據《財新》報道,義烏市場今年來自美國的競選產品訂單越來越少,往年在選舉期間熱銷的爆款面具,如今在商貿城的玩具專區不見蹤影。有商家也反映,「雙十一」網購節臨近,中國國內訂單都來不及趕制,國際訂單則根本無暇顧及。
義烏商家本身也沒興趣多談美國總統選舉。在他們看來,訂單量是唯一關鍵,至於訂單反映什麼國際政治走向,並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
為何如今選舉氛圍冷清清?首先是美國總統拜登今年8月剛簽署「全美國國旗法案」,該法案規定美國政府購買的美國國旗必須在美國國內製造,這除了具有國家身份和價值觀的象徵意義,也有利於美國的製造商。這顯然對在義烏市場售賣美國國旗的商家是壞消息。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中美貿易的緊張關係。據《金融時報》報道,數名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售賣旗幟和帽子的商家透露,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商品的訂單和2020年相比減少了20%到30%,原因是美國的買家希望供應鏈更多元化,因此同時向越南和柬埔寨採購,儘管中國商品的價格較低。
另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是,隨著實體批發市場萎縮,更多中國商家包括義烏外貿商選擇通過亞馬遜、Temu等迅速崛起的電商平台,將競選商品直接賣到美國消費者手中。
這些產品以低價著稱,像是一幅印著「特朗普:讓美國再度偉大」、可掛在家門口的大旗幟,價格可低至兩三元(美元,下同)。相比之下,一頂特朗普設計的帽子在特朗普競選官網上可賣上40元。
出自中國的「美國製造」
面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限制,一些機靈的中國商家已想出對策。據報道,在民主黨和共和黨表明只售賣美國本土生產的競選商品後,許多中國工廠開始在網上隱藏身份。
《金融時報》記者發現,在亞馬遜電商平台上印有「美國製造」的特朗普旗幟中,其實絕大部分的賣家地址可追溯到中國。一名中國賣家就此受詢時說:「我們只是竭盡所能,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求。」
這些中國商家的做法自然引起美國廠商的不滿。美國全國紡織團體協會主席格拉斯(Kim Glas)抗議說:「消費者點擊按鈕購買時,以為自己正在幫助俄亥俄、威斯康星、紐約等地的工人,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所謂『美國製造』的標籤並不屬實,實際上是在海外以受補貼的成本製造,生產條件甚至不符合美國法律的要求。」
但競選商品畢竟不是必需品,人們對其質量的要求不高,低價仍對美國消費者具吸引力。追根究底,美國對中國生產的競選產品需求依然強勁,儘管許多商品如今未必是直接從義烏採購。
放大來看,這也反映出美國試圖減少對中國商品依賴所面臨的實際挑戰,兩國在消費市場的緊密聯繫難以徹底切割。就如近一兩年席捲美國的中國電商平台Temu、Shein,儘管它們的迅速崛起促使美國政府祭出遏制措施,但其低價賣點仍讓許多美國消費者難以抗拒。
回到「義烏指數」,有了上屆美國總統選舉預測特朗普連任的「失敗經驗」,想必人們如今也不會過度認真地看待它的準確度,它更多僅是趣味談資。
但義烏市場作為全球小商品貿易走向的晴雨表,即使如今在預測美國總統選舉失去了熱度,這份「冷清」還是讓人側面看到當前國際經貿一些趨勢和走向,同時不失為美國選舉選情至今依然膠著、難分勝負的另一種體現。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