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期間就讀生就業受歧視 企業拒招「網課一代」?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媒《南風窗》報道,近日內地出現一種新型的就業歧視,即不招聘疫情期間就讀大學的應屆生,原因是部份HR認為疫情期間的大學生普遍上網課,容易沉迷手機、沒有學好專業技能、缺少社會實踐等等。

2024年10月18日,河南鄭州,一場秋季校園招聘會在鄭州大學體育館內舉行,不少大學生參會求職找工作。(視覺中國)

因上網課被拒絕

《南風窗》報道,王瑜畢業於2023年,4年的大學生活中有3年都處於疫情期間,求職時便曾被HR以在疫情期間完成課程,缺少實操訓練為由拒絕。在一次被HR質疑時,王瑜表示,自己只在2020年上了一個學期的網課,在校期間也經常接受試講訓練,但HR並沒有改變想法,反稱:「你們這一屆畢業的技能沒學好,事兒還多。」

2024年10月18日,河南鄭州,一場秋季校園招聘會在鄭州大學體育館內舉行,不少大學生參會求職找工作。(視覺中國)

2024年6月底,剛剛畢業的許彤在第一家公司面試,中途一個領導走進來詢問HR「來的人是哪個批次的」,聽說當天的面試者大多是2024屆應屆生,他直接向HR表明,今年不招應屆生,「(2024屆應屆生)都上網課,學不到東西。」後來還有兩次,許彤在線下面試時直接被企業告知,2024年的畢業生大多通過網課完成大學課程,能力很有可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

同樣是2024屆的郭菡,求職時被HR要求查看她的手機電量使用排行,還說「疫情班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裏,一邊上網課一邊玩手機」。

像他們這樣的2022屆至2024屆的畢業生,被部份HR稱為「疫情班」學生,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不接收2022屆至2024屆的畢業生,並表示在自己交流的圈子中普遍對疫情班的孩子們不太認可。

江蘇淮安: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會人頭攢動。(視覺中國)

企業的顧慮

報道指出,一位前地產公司重慶地區HR表示,他注意到「疫情班」應屆生的校外實踐經歷有所減少。一直以來,該企業都會篩選出有3段及以上校外實踐的應聘者進入面試,而在「疫情班」中,至少50%的人校外實踐少於3段,過去這個數字只有大約30%。

上海浦東某企業負責人張嵐認為,疫情使當時的在校生少了一個了解社會的過程,容易沒有與社會相處的能力,她也遇到過不少缺少溝通能力的應屆生。此外,張嵐也稱「疫情班」應屆生做事比較拖拉。

2024年10月25日,江蘇泰州,泰州學院的大學生在招聘現場查看招聘廣告宣傳版。(視覺中國)

張嵐表示,自2020年至今,她的公司招收了20餘名應屆生,但2024年春季,她決定不再進行校招了。而停招應屆生也與企業發展的困境相關,目前企業發展困難時,在簡歷階段就淘汰應屆生是壓縮用人成本的措施之一。

標簽的存在遮蔽現實問題

《南風窗》報道,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年輕人群體的人類學學者袁長庚表示,身邊的學生常常主動把自己歸為「疫情期間上大學的一代」。這種身份認同指代了很多東西:比如上學期間缺少機會、沒有辦法享受大學生活、不比往屆競爭力強,「他們自己也在嘀咕」。

在袁長庚看來,疫情是否真的帶來了他們擔憂的那些「缺陷」,還無法輕易下定論。但他確實感覺到這種身份帶來的自我懷疑,「他們會沒有自信,或者說是有更多的不安和焦慮」。

江蘇淮安:高校畢業生秋季招聘會人頭攢動。(視覺中國)

袁長庚表示,標籤的存在,可能會遮蔽很多真實的問題。他身邊做HR的朋友,疫情前對大學生也會有一些想法或偏見,但一旦有了「疫情班」這種說法,不論是在HR還是應屆生心中,這些本來存在的問題可能就被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