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上任後的台日關係:親台反中論調能持續多久?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上任首相後,包含台灣官方與不少新聞分析對於他的外交政策產生了樂觀的預期,研判台日關係將更加緊密,台灣內部甚有評論認為他會在「反中」與「親台」兩個方向上持續加碼,並強化台日之間的戰略合作。然而,這些推論過於簡化,忽視了石破茂的現實主義立場及其歷來的外交姿態。若以過去的言行為依據,將他定位為堅定的「親台」和「反中」人物,實謂相當不恰當,台灣輿論應當保持警惕,不應受官方過度引導解讀左右。

首先,石破茂長期以來是一位重視現實主義的政治家,與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相比,石破茂的外交策略或更加務實而非理想化。他強調與中國保持經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點在他最近出版的自傳中有著清楚的體現。石破茂在日本政壇素有「田中角榮最後的弟子」稱號,他不止一次提到田中角榮這位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首相,並對他表示尊敬,書中也再三強調中國對日本的重要性。

1972年9月25日,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左)訪華,獲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右)接見,開啟中日領導人互訪序幕,兩國政府在29日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兩國關係正常化,並正式建交,至1978年,兩國再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法新社)

在涉台事務方面,儘管石破茂曾引用前首相岸田文雄所說「今日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日的東亞」,也曾將安倍晉三倡言的「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掛在嘴邊,但值得注意的是,石破茂固然強調防衛事務的重要性,卻對於「台灣有事」時是否會出兵協助,從未作出任何明確承諾,這顯示出他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更多的是務實而非積極干預,不意味著他必然會採取對台灣有利的軍事行動。從這點來看,石破茂未來的施政或會較過去更加強調中日關係的平衡,而非單方面偏向台灣。

其次,各界也應該要看到石破茂在自民黨內部的政治光譜上,與安倍晉三及高市早苗等鷹派人物存在差異。高市早苗被視為對中強硬的代表,而石破茂過去則被批評為「親中」,甚至被認為在外交政策上較為溫和。儘管近年來中國的軍事擴張使石破茂也開始發出對中不滿的聲音,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他已經完全轉向「反中」,仍需持保留態度——畢竟石破茂作為日本首相,即必須承擔起穩定中日關係的責任,並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這一點從他過去就任防衛大臣後,就未再前往參拜靖國神社,可以了解到,他知道何謂「輕重」。

8月13日,正值訪台的石破茂與台灣賴清德握手致意。(台灣總統府提供)

至於同樣受到側目的,再有石破茂倡議的「亞洲版北約」構想,儘管這能顯示他對區域安全的關注,但這更像是一種外交姿態,而非真正的具體行動計劃。同時,他的倡議在自民黨內部也未得到廣泛支持,這說明他在日本政壇中的地位仍然受到限制,未必能迅速推動大規模的外交轉向。因此,若台灣輿情基於石破茂「親台」屬性的幻想,便認為他能夠在短期內徹底改變中日關係,這樣的預期顯然過於理想化。

最後,石破茂上台後是否能採取更為親台的立場,亦必須考量到日本與中國之間深厚的經濟聯繫。即便日本政治菁英對中國的反感日益加深,但兩國的經濟依存度依然極高。中國是日本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雙邊經濟關係難以在短期內切割,結構上也不允許。這意味著石破茂在外交政策上必須處理好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避免因外交衝突導致經濟受損。

2024年10月1日,日本自民黨新總裁石破茂在下議院當選新首相後接受議員的掌聲祝賀。(REUTERS)

例如,儘管台灣得意於台積電赴熊本投資對日本半導體產業有著重要影響,但日本的其他產業,尤其是汽車和電子產品,仍然依賴中國市場。面對這種現實利益的牽制,石破茂能否在親台立場上走得更遠,值得質疑。貿然激化與中國的衝突可能會對日本經濟產生嚴重後果,這使得石破茂在外交政策上不得不更為謹慎,甚至做出某些妥協。

是以,基於石破茂對中美競爭態勢足以謹慎持重的判斷,哪怕中日關係近年陷入低谷,台日關係有日上之勢,石破茂斷不會全然背書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立場,而當是採取更平衡的方式,試圖在中日關係中求取穩定維持,在這樣的局面下,所謂的台日關係發展縱使緊密,也存在天塹般的限制,而上不封頂式的想像,只能存在日本右翼政客的呼攏、台灣官方刻意的宣傳與台灣民間沉迷於台日友好的泡泡中,在脫離軌道的同溫層間打造隔絕於世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