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人民幣實現「高考移民」 內地「空掛學籍」黑市醜聞曝光
只需花2萬元(人民幣,下同)註冊學籍,學生三年內都不用到校上課,還能爽領畢業證書。這不是新冠疫情時期的遠端上課模式,而是央視旗下調查欄目《財經調查》9月8日曝光的「空掛學籍」亂象。
該欄目記者透過臥底調查的方式,揭露一些民營機構打著「教育諮詢」的幌子,實際上卻從事空掛學籍的生意。這些機構打著「進校時間快」「高中借讀」等名號,宣稱能把學生學籍註冊在某所中職學校,但學生能完全不必到校上學。
這樣的機構可不少,其中位於河南鄭州和湖北武漢的就包括:科文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管城分公司、武漢市漢陽區暢行商務服務中心、武漢益拓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初派商貿有限公司、武漢習鋒教育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等。
內媒《上游新聞》查詢公開信息發現,武漢暢行商務服務中心成立至今不到一年,河南初派商貿和武漢益拓科技這兩家公司的經營範圍,均未涉及教育諮詢相關業務。
此外,科文教育諮詢管城分公司、武漢習鋒教育諮詢服務、河南省初派商貿去年參保人數均為零。
除了民營機構,報道也查出武漢信息工程職業學校、新鄭航空科技中職、武漢市天工職業技工學校等五所中職學校牽涉其中。
要想順利掛靠學籍,這些機構或學校會向家長索要最多2萬元的「關係費」和「操作費」,用於疏通關係。即使學生沒有到校上課,部分學校也會要求支付學費、住宿費、書本費、保險費、體檢費等,畢竟「做戲也得做全套」。
科文教育諮詢管城的工作人員直言,實際上這些服務都是空掛的,「是偷偷摸摸辦理,找關係辦的」。為了躲避監管,所有交易都只能用現金。
至於如何躲避教育部門的監管?這些機構和學校可是遊刃有餘。例如,武漢信息工程職業學校表面上會嚴格遵循正規的報名程式、完整的報名資料和統一的學費標準辦理學籍掛靠事宜,但私底下早已想好要如何應對教育部門的監管。
為了讓空掛學籍看起來更逼真,校方會要求學籍空掛的學生每年出席秋季點名,隨後就為學生開病歷辦理休學,之後就無需再返校上課。武漢新羽文化傳媒工作人員透露,即便教育局人員登校檢查,也會事先向學校打招呼。這些機構的員工還向央視記者保證,透過他們,空掛學籍基本毫無風險。
調查過程甚至發現部分學校為了順利完成訂單,會鼓勵家長申請國家補助金,以減免部分費用。
高考移民
空掛學籍這條灰色產業鏈的興起,源自各省份之間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差異。由於內地各地之間教育水準存在較大差距,高校在不同省份之間有不同的錄取分數線。
例如,在去年高考中,同樣是被重點大學錄取,河南省的最低錄取分數就比陝西省高出超過60分。
為了這一錄取分數差,不少「雞娃」的家長絞盡腦汁,透過辦理非正常學籍遷移、空掛學籍、違規落戶等手段,只求能讓孩子在錄取分數線較低的省份應考,以獲得較高的錄取機會,這一過程也被稱為「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並非合法行為,官方也一直想要遏制這股亂象。只是,隨著優質教育資源持續匱乏、「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競爭態勢愈演愈烈,官方的執法行動始終難以安撫心急如焚的家長,讓高考移民亂象春風吹又生。
同時,在龐大的「移民」需求下,不少灰色產業也應運而生。如房產仲介哄抬西藏等偏遠縣城的房價,再賣給想遷戶的家長;打著「教育局關係」旗號向家長徵收諮詢費,或透過非正常方式協助學生拿到錄取線較低省市的學籍。
許多學校尤其是中職在面臨招生壓力和利益驅使下,只能默許甚至投入到這條灰色產業鏈之中,進一步助長空掛學籍亂象蔓延。
2014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在對當地兩所民辦中學突擊檢查後發現,當地持自治區外身份證號的690名學生中,有590人不在當地學校就讀。
進一步調查後發現,許多家長先是將學生戶口遷至內蒙古某旗縣,然後到其他旗縣辦理空掛學籍,每逢學業水準考試等重要節點就回來應試,其餘時間則在原籍地就讀。
同年還有一名14歲學生將戶籍從河北省秦皇島市遷至貴州省貴陽市,並在貴陽一所高中註冊學籍,但他沒有在這所高中就讀,而是前往衡水一中學習,直到高考前最後一學期才回到貴陽。
類似案例層出不窮,這種「人在家中坐,證從天上來」的模式,似乎成了部分家長剝削教育資源的潛規則。
灰色利益鏈
無論是空掛學籍或是高考移民,本質都是透過非正常手段掠奪額外的教育資源。這種做法不僅擠壓其他學生的教育機會,也將加劇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分配,讓教育資源配置成為一場零和式的軍備競賽。
不過,要讓一名沒有實際在校就讀的學生登記在學籍中,可不是僅靠學生或家長一巴掌就能打響的。更何況,空掛學籍如何操作、收費多少幾乎都是公開的,甚至如何裝樣子都能提前交代好,諮詢機構還能信誓旦旦地宣稱空掛學籍「毫無風險」。這不禁讓人質疑,在這條灰色利益鏈的背後,學校、諮詢機構、監管部門三方之間,存在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利益關係?
央視的調查報道出街後,大批網民、媒體炮轟空掛學籍的行為,並抨擊當地部門的監管不力。
不過,輿情剛開始發酵,互聯網的討論聲浪就被清空,央視原來的報道,以及後續的轉載和跟進報道也紛紛被撤下。到了9月10日下午,在微博上就無法找到針對這一事件的評論和留言。
要杜絕空掛學籍、高考移民亂象,少不了行政部門加強監管和重拳打擊,這個道理眾人皆知。
不過,央視調查報道留下的疑問,包括共有多少學生使用空掛學籍?監管部門是否牽涉其中?被曝光的機構和學校將面臨怎樣的處置?這些問題同樣需要得到解答,也需要媒體輿論的監督和跟進。只是,當輿論和媒體都被噤聲,這些疑問恐怕仍會揮之不去。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