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風暴橫掃金融業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去職耐人尋味
中國四大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本月25日公布一項高層人事變動,劉金辭去該行副董事長、行長職務,當天起生效,辭職理由是「個人原因」。
劉金長期在銀行系統工作,曾在中國工商銀行任職多年,2018年出任國家開發銀行中共黨委委員、副行長,成為中管幹部。2019年底,他調到光大銀行,不久後出任行長;2021年出任中國銀行行長。
在中行期間,他曾與中行前董事長劉連舸搭檔。後者在去年2月卸任中行中共黨委書記,同年3月19日因「工作調整」辭去董事長等職務,官方在3月底宣布他被調查。今年4月,法院開審劉連舸一案,披露他受賄超過1.21億元(人民幣,下同),違法發放貸款33.2億餘元。
劉金的辭任之前就有跡可循。在8月19日中國銀行的一次董事會會議上,應出席的14名董事中有13人出席,劉金因其他安排沒有參會。有媒體之後在微博報道了劉金的不利消息,但這則帖文很快被刪除。
劉金的辭職,剛好發生在二十屆中央第三輪巡視的收尾階段。今年4月啟動的這輪巡視中,34個巡視對象中約半數是金融單位和機構,包括金融監管部門、國有大行、金融央企和政策性銀行等,中國銀行也是巡視對象之一。
內地自媒體也特別留意到,中國銀行發布的劉金辭職公告,沒有提及他的去向,也沒有向劉金致謝。
一位在中行服務超過三年的行長辭任後,官方公告沒有隻字片語提到他的貢獻,連一句簡單的、禮貌性的感謝都沒有,這很不尋常。
57歲的劉金尚未到退休年齡,辭職前後的各項信息都顯示,這次變動存在諸多蹊蹺,他下來很有可能是凶多吉少,至於會不會牽扯到其他人,也都值得觀察。
中國銀行高層的這輪人事變動,正值金融領域被反腐風暴席捲。據內媒《澎湃新聞》梳理,僅在今年7月,金融系統就有至少12人被查,都是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的高管。
8月初,上海證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局長陳小澎分別被官宣落馬。兩人都是晚節不保,董國群是在臨近退休時被查,已經退休四年多的陳小澎則是被倒查。離任數年的招商銀行原副行長丁偉,也在上周被官宣遭調查。
刮起整頓之風的還有券商和私募領域。7月底以來相繼傳出被帶走的重量級高管包括海通證券副總經理姜誠君,國元證券總裁助理、投行部總經理王晨,以及私募圈元老、嘉實基金原董事長趙學軍等等。
這些出事的高管、大佬來自金融領域的各個體系,涉及銀行、證監、券商等等,有的是在高壓反腐下被揪出來的「巨貪」「內鬼」,有的是在行業整頓下現形的「大鱷」。雖然每個人的具體問題還有待官方調查公布,但相信逃不過貪污腐敗、利益輸送、違規操作、內部交易等常見的問題。
中國金融領域資金密集,油水多、貓膩多,利益紐帶複雜、權力集中,向來是腐敗和尋租的重災區,牽扯其中的不僅有不法牟利的從業者,也有本應扮演「守門」角色但卻與監管對象「貓鼠一家」的公職人員。
官方對金融領域的高壓整肅已經不是第一次,不過,眼下中國面對的一些發展困難,可能也讓高層要下更大決心向金融領域開刀。
有業內人士就指出,金融行業這些年賺得盆滿缽滿,該賺的、不該賺的錢都賺了,但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資源高效分配的現代工具,是不是有效地支援了實體經濟,有沒有讓投資者感到獲得感,都存在疑問。這些年來,各種因監管不力導致的問題,還讓金融體系的風險陡增,各種金融暴雷問題也增添了社會不穩定。
從官方去年以來強調破除「金融精英論」、對業內高薪發出警鐘來看,高層正試圖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大目標下,重力調整金融業人員的收入,縮小這個行業不正當牟利的空間,從而給金融業祛魅,把人才、資金等引流到更符合國家發展大戰略的行業。
金融業需要糾偏、整頓,行業內的「老虎」「蒼蠅」得揪出來。但一些人也擔憂,運動式的整頓能夠起到一時的震懾和阻嚇,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這輪高壓反腐中,一些金融從業者也很無奈,有業者私下坦言,經濟大環境不好,隔三差五的反腐消息又讓整個行業杯弓蛇影,大家現在「不是在(參加主題)學習,就是在躺平」。
說到底,這又是中國長期以來面對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問題。發展經濟不能以容許腐敗來交換,但經濟窒礙、百業蕭條難道是反腐敗能承受的重?要打破放與管之間兩極搖擺的惡性循環,還得從金融機制、商業模式和監管制度的改革著手。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