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從東京到巴黎 兩岸羽球金牌大戰再度割裂民間輿論
中華台北打組合李洋和王齊麟8月4日在奧運會羽毛球男雙決賽中,擊敗中國組合王昶和梁偉鏗,不僅為中華台北隊在本屆巴黎奧運會斬獲首金,也創造奧運會歷史,成為首個在羽毛球男雙比賽中衛冕的組合。
李洋和王齊麟在上一屆的東京奧運會中,同樣在羽毛球男雙決賽中戰勝中國對手。
王齊麟在賽後接受台媒聯訪時說,三年來他和搭檔經歷起起伏伏,也面對許多質疑聲,「能再次站上頒獎台,然後又可以讓國旗歌在會場播放,我真的覺得非常感動」。
根據1981年達成的洛桑協定,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會,贏得金牌時播放的是國旗歌,升旗儀式上使用的是一面帶有梅花標誌和奧運五環的中華奧會會旗。同時,國際奧會也禁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相關政治標語入場。
不過,過去幾天在奧運會羽毛球賽場上,一些台灣球迷展示的應援標語引發爭議。
綜合《聯合報》和今日新聞報道,李洋和王齊麟8月2日在四強比賽中對戰丹麥組合時,場邊有台灣球迷舉起用中文寫著「台灣加油」的台灣地形圖,引來工作人員關切。隨後出現一名疑似大陸男子擋住其手中海報,之後粗暴搶走。
台灣外交部8月3日譴責,蠻橫搶奪標語是粗暴卑劣手段和暴力行徑,「非但毫無教養可言,且嚴重違反奧運所代表的文明精神,更悖離法治與侵害言論自由」。
同一場賽事上,有台灣球迷高舉印有英文「Taiwan」字樣的綠色毛巾為中華台北組合加油,也被現場工作人員沒收。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和當地的「台獨」支持者通常以綠色為自身的代表顏色。
類似情況在4日的羽毛球男雙決賽上再度上演。政治立場親綠的台灣《自由時報》在次日報道中形容,賽前觀眾進場的安檢如臨大敵,安保人員會將入場觀眾攜帶的包包徹底翻遍,並嚴格檢查所有旗幟和球迷自製看板上的標語,甚至還為此出動翻譯。
報道還稱,如果安保人員發現有台灣意象的物品,一律被沒收丟掉。報道沒有說明台灣意象是什麼。
全台掀起觀看潮
當天的男雙決賽打得異常激烈,兩岸選手為金牌而戰,而賽場外、互聯網上,兩岸民眾也掀起一場政治立場戰。
據《路透社》報道,從王齊麟的家鄉台北到高雄南部,再到李洋的家鄉金門,台灣各大城市都設立了大螢幕直播比賽;台北車站大廳擠進超過1000名觀眾,一些人揮舞著「中華民國國旗」,高呼「支持台灣!」
一名在台北車站附近的大螢幕觀看比賽的27歲白領對《路透社》說:「我們想打敗中國(大陸),因為政治形勢如此。」
如此激烈的表述,同樣出現在內地的社交媒體上,但內容和立場截然不同。
不少內地微博用戶指李洋和王齊麟鼓吹「台獨」,並在比賽相關的帖子下留言「台灣必歸」、「這輩子台灣都是中國的省」等等。還有大陸網民喊話:「給我贏!教中國台灣運動員唱國歌!教對面如何做中國人的時候到了。」
雖然官媒央視,以及手機用戶端央視頻都在節目單中列出了這場男雙決賽的直播,但在比賽開始後沒有第一時間播放,央視頻app上則顯示「網絡波動,信號恢復中」;直到賽事進入第二局才切入直播,全程僅播放40分鐘。有體育界人士猜測,因為兩岸政治的敏感性,央視決定不直播比賽;之後因輿論壓力,才恢復直播。
李洋曾在上一屆的東京奧運後在臉書發帖稱:「看著我們中華台北的旗子升起,唱著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旗歌,內心的感動和激動無法言喻。」他同時強調自己是金門人,來自台灣,並在帖文中附上「中華民國」旗幟的表情符號。
賴清德朱立倫發文祝賀
李洋和王齊麟成功在奧運衛冕後,幾乎全台媒體都不停報道他們的佳績,相關話題也在台灣網絡論壇PTT和Dcard掀起討論。
賴清德第一時間在各大社交媒體發文,感謝李洋和王齊麟為台灣拿下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他寫道:「『麟洋配』在奧運的最後一舞,面對強勁對手,一路奮戰到底的精神,團結了台灣、激勵了台灣!」
據TVBS新聞台報道,賴清德之後也親自致電祝賀李洋和王齊麟奪冠。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感謝李洋和王齊麟為自己、也替台灣再次拿下一枚金牌,並說他們的堅持與永不放棄,「感動了全國民眾,更再次讓世界看見台灣!」朱立倫還說,為了慶祝中華隊奪金牌,國民黨中央黨部將在次日發送雞排給黨公職人員以及民眾。
然而,相較於媒體熱絡的報道和政治人物的高調表態,許多在內地市場深耕的台灣一線藝人卻幾乎一片沉默,態度與上一屆東京奧運相比明顯不同。
例如,在兩岸有不少粉絲的台灣藝人徐熙娣(小S),當年因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為中華台北羽毛球選手戴資穎發了鼓舞的貼文,當中提到「國手」兩字,被大批大陸網民撻伐,她甚至還因此失去多個在內地的代言。台灣歌手蔡依林和徐佳瑩也因類似舉動被大陸網民「出征」,並被貼上「台獨」標籤。
此次巴黎奧運會期間,她們在社交媒體上完全沒有發表任何有關中華台北選手的言論。有內地網民調侃,「是不是怕了,怕在大陸賺不到錢」。
當然,並不是所有內地網民都是不理性的,包括一名粉絲人數超過15萬的微博用戶發文寫道,「麟洋配」拿下中華台北代表團本屆奧運首金,成為奧運史上羽球男雙第一個連霸的組合;「比賽還沒開打前,觀眾席上『中國加油」、『台灣加油」的加油聲互起。」
還有網民在帖文留言區寫下這樣的評論:「榮耀之戰」「精彩,太精彩了,現場氣氛火爆」「連霸,厲害!」
在兩岸緊張關係未見緩和的背景下,這樣的聲音很難得,但隨著兩岸互動越來越少,這種聲音會不會被對立和撕裂的聲音取代?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